國家政策剛剛為小排量車解禁,但在市場上依然遭遇到了冷遇,根據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小排量車銷量出現持續下滑的狀況,1.3L及以下車型已經在市場呈現負增長態勢,尤其是1.0升及其以下微轎銷售形勢,累計銷量只有13.43萬輛,同比下降了近三成,僅占市場份額的5.8%。有業內人士分析,盡管剛剛度過了“限制”的“冬天”,但小排量車因為安全環保問題,離市場的“春天”卻越來越遠。
低利潤成阻力
“目前,只有少數企業愿意在小排量車上加大投入,微型車的利潤太少,許多廠家不愿意生產了。”汽車分析師賈新光說。“國內市場中的微車車型大多陳舊,造成了人們陳舊消費觀念,當然成本、價格也決定了如此,但也失去了部分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追求。”
據了解,在國外,SMART、MINICooper等小型車不但性能良好,市場也是受寵。但在國內,小排量一向是自主品牌企業支撐著大片江山,如今市場銷量的下滑讓不少企業萌生退意。其中,吉利的豪情美日就已停產,開始將眼光瞄準了中高級車市。 節能環保是軟肋
一向以“節能、環保”概念宣傳的小排量車,由于其“質”一直沒有提高,也正在失去油耗這一優勢。
“油耗優勢并不很大,購買這個價位區間的消費者,對油耗是最關注的,小排量車也應該是最省油的,但是小排量車和略高于其級別的車型相比,油耗優勢并沒有拉大。”一位車主對小排量車如此評價。
環保則也是小排量車的軟肋。由于我國部分城市已對各類排放標準的車型進行分級,并開始對達不到國Ⅲ排放標準的車型限制通行。這也意味著將有半數以上小排量車型不達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