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企爭搶軍工行業大蛋糕
數百家已獲軍品科研生產許可證民企多數在該省
軍工行業的大門一直厚重又神秘。勇于破冰的浙江民企,在軍工門若開若閉的“曖昧”中,經過了若干年靜悄悄的“探險”后,終于發現這塊最森嚴的壁壘,目前正開始春暖花開。
素以敏感著稱的浙江民營企業家們已經意識到,軍工行業有望成為浙商們的下一輪蛋糕。
點名邀請浙商“支軍”
7月23日,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向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發來信函,要與其合作舉行“民企參與軍工企業改制和軍品生產研討會”。據后者證實,該研討會已確定將于8月底或9月初在溫州舉行。
這是軍工領域主動向民間資本伸出橄欖枝。據了解,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此次是受國防科工委的委托,向全國各地的非公有制企業宣傳與貫徹《關于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的指導意見》和《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指導意見》兩份文件,介紹非公有制企業如何參與軍品科研生產及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的途徑和基本流程等。
軍工企業在溫州大張旗鼓的推介尚屬首次。“溫州有6000多億元的民間資本,但此前參與軍工技術領域的只是個案,希望借這次機會能夠讓溫州民間資本批量進入。”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表示。
要擴大軍民合作的領域,國家科工委似乎對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寄予了更多的厚望。據透露,類似的推介活動曾在軍工企業相對雄厚的四川舉辦過一次,而收效并不明顯。更早些時候,國防科工委就曾經和杭州、寧波等地的民營企業進行過多次親密接觸。
早在2004年的京杭高科技論壇上,來自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軍民技術轉移與創新委員會、杭州市科協、中科院產業局的專家們,就帶給熱情的杭州民營企業家一批有軍工背景的項目。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軍民技術轉移與創新委員會副主任王曉平研究員認為,浙江民企適宜生產高精尖的配套產品,浙江經濟與軍工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和對接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