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多銷二成 申城水產品走俏
一段時期以來申城肉價的高位盤整,令不少消費者望肉興嘆,《每日經濟新聞》在市場走訪中了解到,近來,許多人拎著菜籃子將目光轉向了價格相對便宜的水產品消費上,由此使得上海水產市場呈現出供需兩旺的態勢。 全市海鮮銷量增二成 記者了解到,最近以來,申城幾乎所有的水產海鮮市場出貨量大增,除了餐館的大宗批發有所增加外,普通百姓成了這里的常客,從而提升了銷量。據初步估計,全市各水產市場海鮮銷售量比原來普遍增長了約二成以上。“正因為水產品中的海鮮入味,營養豐富,且味道鮮美又價格合理,相比較來說要比吃肉還劃算。”消費者宋女士表示。 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常務副總經理張春華告訴記者,近幾天蝦、魚、蟹等水產品平均每天都有相當數量的出貨量,市場內批發交易活躍。記者在該批發市場走了一圈,發現水產品價格確實 “平易近人”,扁魚10元/公斤,白蝦28元/公斤左右,基圍蝦也只有22元/公斤,梭子蟹一般賣到64元/公斤上下,膏蟹84元/公斤。 餐館水產銷售猛增 “消費者到餐館喜歡點吃水產品,這是近來發生的新變化,由此提升了銷量,也同樣加重了我們的采購量。這些都是因為肉價‘高燒’不退,水產品價格總體來說算是平穩的前提下引發的波浪。”已經在上海開出多家分店的浙江某海鮮城,最近一段時間來每晚都是食客盈門,正因為其主打大眾消費,水產品的價位定得較為合理,所以來吃的人很多。該店負責人表示,以前水產品、海鮮等在餐飲業主要是面向高端消費群體,吃頓海鮮動輒就是一兩千元。而現在,他們的做法是把過去海鮮的高端消費轉變為平民消費,打出“平價牌”。特別是現在肉價處于高位盤整之際,正是培養百姓轉向水產品、海鮮消費的好時機。 “我們最主要的是讓顧客覺得吃得實在,吃得‘值’。”黃河路某酒家經理如是說。如蔥烤河鯽魚、清蒸扁魚、鹽水基圍蝦等,大眾化,價格又不貴,普遍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