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幾屆奧運會歷史來看,每屆奧運會除了激烈的比賽、震撼人的場面和精彩的令人難忘的回憶,最讓人關注的還有一個話題:那就是奧運會給舉辦地帶來的無限商機。北京奧運商機有哪些能夠成為現實?經過研究,下面八大領域或許可以為創業者們挖出第一桶金。
城建商機
奧運會是市政建設的“催化劑”。北京市已經決定在未來5年中,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創紀錄地投入1800億元人民幣,以全力縮短與國外同等地位大城市的差距。這1800億元將用于重點建設142個項目,其中900億元用于修建地鐵、輕軌、高速公路、機場等;450億元用于環境治理;300億元用于信息化建設,奠定“數字北京”的基礎;其余150億元將用于水電氣熱等生活設施的建設和改造。
數字商機
北京奧運,將促進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加速數字北京、數字中國的發展步伐。2008年奧運會,信息產業作為最具代表性,最具滲透性的高科技產業,成功舉辦奧運會,需要一流的技術裝備和服務,需要過硬的軟、硬件,尤其需要包含有高質量信息技術的軟件,這為我國信息產業在奧運舞臺上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表演機會,為網絡、通信、計算機等信息產業的相關領域帶來難得的發展良機。
環保商機
對于綠色奧運而言,環保是重中之重。在2007年前將完成20項治理環境的重大工程,城市垃圾將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對工業污染、汽車尾氣污染、煤污染等各類污染的治理力度將繼續加大。北京的能源結構也將從煤轉向天然氣、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到2007年,北京地區的清潔能源使用率將達到80%;北京將另外興建12個污水處理廠,全市污水總處理能力達到每日268萬噸,處理率達90%;奧運村的所有設施、空調和取暖均以地熱為主要能源,洗浴熱水和照明以太陽能和風能為能源。
體育產業商機
北京奧運,是一場令全世界矚目的大型體育比賽,由此將使我國體育產業“錢”途無量。一是體育場館建設和經營。2008年奧運會將使用37個比賽場館和59個訓練場館,在北京的比賽場館達32個,其中8個是專門為2008年奧運會興建的。僅這些項目,國家前期就需要投資160多億元。三是體育無形資產的開發。奧運無形資產是指不具備物質形態卻有價值,能夠為奧運活動的主辦者、組織者、參與者帶來效益的一切體育無形資源。包括贊助體育活動,購買電視轉播權或網絡轉播權,購買體育冠名權、冠杯權,壟斷廣告代理,借名星造勢,開發特許使用權產品。
旅游商機
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將使中國的旅游業發展進入新紀元。美國高盛公司估計,從二OO二年起到奧運之年,中國旅游業由于奧運會直接增加的旅游收入將超過1500億元。這期間,將有大量的外國游客到中國旅游;將有更多的體育比賽在中國進行,從而帶來更多的運動員和游客,使旅游業進入大發展的階段。
汽車商機
為了滿足北京奧運對車輛量和質方面的需求,出租車、公交車、旅行車;卡車、工程車等交通工具的生產都將出現良好機遇。北京市在出租車市場擁有6.7萬輛,主力車型是夏利,約占70%,其次是富康,約占20%。每年報廢更新10000輛左右,基本上報廢一輛,更新一輛。現有的出租車到2008年,都已到報廢期限,必將大量更換新車型。要滿足奧運期間北京地區出租車的需求,企業必須生產出可靠性高、操作簡單;檔次較高,內部空間寬敞,乘坐舒適,外形美觀的車型;這無疑為汽車升級提供了機遇。
商業商機
北京奧運,商業和各餐飲業都需要進行整合和進一步發展。去年北京零售額為1443億元,2008年的零售額將超過2800億元,每年的增長速度是10%。如此巨大的市場份額將為北京零售業提供巨大商機。北京將增加至少上百個大型商場,培育1O個左右的特色商業街,完善約400個社區商業中心,其中的商機不言自明。
就業商機
歷屆奧運會在就業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舉辦國尤其是主辦城市的失業人口壓力。漢城奧運會為服務業提供了16萬個工作崗位,為制造業提供了5萬個崗位,為建筑業提供了9萬個崗位。而為籌備2000年奧運會,澳大利亞到1999年就已經增加了15萬個就業機會,其中2萬多人投入了設施建設,超過10萬人被雇用組織各項賽事。根據奧申委申辦報告中所列的現金流量表分析,帶動就業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04年至2009年的6年間,其中2006年和2008年是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