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演出
文藝院團轉企改制面向市場
充分發揮北京地區現有演出場所功能,挖掘單位內部有條件的演出場所面向社會開放,精心打造特色演出場所。支持演出場所實行院線制改革和國際標準9001認證工作,組建劇院院線管理公司。
繁榮文藝創作,豐富首都舞臺,繼續大力弘揚京昆等民族特色藝術,積極發展各種藝術門類的劇目創作,鼓勵和扶持藝術創作,推出一批優秀舞臺劇目。深化經營性文藝院團轉企改制,支持北京兒童藝術劇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木偶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雜技團有限公司面向市場。建立城市演出協作網,健全票務連鎖服務網絡,改善條件,提高服務水平。
著力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文化活動品牌,利用奧運契機,舉辦各類文化創意活動。
出版發行和版權貿易
打造知名品牌的出版集團
支持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團轉企改制,優化業務結構和發行平臺,建設成為首都一流全國知名的出版集團。到2010年,形成40家期發行量達到25萬份以上的品牌報刊,實現發行行業銷售收入300億元。
加大版權保護力度,建立和完善數字版權登記中心和版權資源中心、出版物信息處理和產業促進中心,重點建設國際版權貿易中心,構建發達的版權貿易和服務體系,推動版權輸出和出版物出口。
推進北京出版發行物流中心建設。鼓勵發展連鎖經營、現代物流和網絡書店等現代出版物流通系統,發展以網絡技術為基礎的出版物網上銷售等新型業態,推動企業網上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的建設。
建設北京印刷復制業信息管理系統,使北京成為重要的國際印刷復制中心。到2010年,北京印刷產業年產值超過100億元,復制企業實現年產值5億元。
影視制作和交易
電影票房收入達4億元
大力發展廣播影視內容產業,鼓勵廣播影視節目創作,推動生產制作和交易企業的聚集。重點培育5個以上具有國際影響力、年銷售額達2億元以上的大型影視制作企業,打造一批廣播影視產業品牌。
著力提高廣播影視節目制作的科技含量,推進廣播影視制作、傳輸、播映、存儲、交易及影視衍生產品開發等領域的數字化。
支持北京市電影公司轉企改制,推動電影院線制公平競爭和發展。大力發展社區和農村數字院線。加快屏幕建設和影院數字化進程,推動多廳影院建設。到2010年,全市實現電影屏幕比2006年翻一番,電影票房收入達到4億元。
動漫游戲研發制作
游戲業年產值突破8億元
重點建設以中關村科技園區為核心,由中關村海淀園、石景山園、雍和園組成的國家動漫游戲產業(北京)發展基地。推進北京歌華創意產業中心、北京電視臺北京動畫制作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的建設。
充分利用優秀民族文化資源,研發和制作具有民族性、原創性的動漫游戲產品。到2010年,培育5家年產值過億元的大型動漫游戲企業,推動2-3家企業上市,推出游戲產品100種,年產值達到8億元以上。
利用北京地區有線網絡和眾多主流門戶網站資源,構建完備的互聯網游戲運行平臺,設立動漫游戲產業信息和人才交流平臺。
加大對網絡文化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政策扶持,培育市場競爭力較強的網絡文化企業。支持市屬重點網站、市屬新聞媒體網站和文化類優秀網站開辟新興增值業務。
廣告和會展
打造北京傳媒產業旗艦企業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促進會展業發展,重點建設奧運場館會展區、新國際展覽中心。培育標志性品牌會展,鼓勵發展會展服務業,建立健全會展服務體系。到2010年,文化會展總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經全球展覽協會認證的名牌展覽達到15個以上。
充分發揮廣告媒體市場的優勢,積極促進網絡廣告等新興廣告媒體的發展,積極組織參與“中國廣告業企業資質認定”工作,扶持一批知名廣告公司樹立品牌,打造本地旗艦企業,全面提升廣告業的整體水平。
古玩和藝術品交易
藝術品交易額突破100億元
重點建設北京古玩城、潘家園舊貨市場,加快建設潘家園古玩藝術品交易區。引導古玩藝術品拍賣企業規范運作。到2010年,爭取將北京建設成為國際古玩藝術品交易中心之一,古玩藝術品交易額突破100億元,爭取達到120億元,力爭境外回流文物占全部拍賣品總量的20%左右。
扶持現代藝術品業發展,鼓勵興辦藝術品經營企業,建立健全當代藝術品市場。支持在王府井、西單、前門等繁華街區設立藝術品銷售展示區。建立健全藝術品市場規范,規劃市場交易行為,加強營銷和稅收管理。積極支持工藝美術品生產、銷售和出口。
設計創意
占據全國設計創意產業的高端
積極占據全國設計創意產業高端,使北京成為創意之都、時尚之都、軟件之都。
規劃建設一批創意設計產業集聚區,促進設計資源分工協作體系的建立。培育10個自主創新能力強、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和競爭力的創意設計品牌企業。
重點建設北京DRC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北京軟件產業基地、集成電路設計園、北京時尚設計廣場、百工坊工藝美術設計創意產業基地等產業集聚區。
利用跨國公司設計機構向中國轉移設計外包業務,開展市場推廣和設計交流活動。鼓勵設計創意企業和機構參與國際展覽、學術交流、項目合作和國際設計創意類獎項的評選。支持具有民族傳統文化特色設計創意產品的國際推廣。
文化旅游
打造北京特色旅游商品市場
大力開發旅游特色商品,培育旅游商品市場。提升紅橋、秀水街、潘家園等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旅游購物場所的文化品位,加強其文化旅游服務功能。以長城、故宮、頤和園、天壇、十三陵、周口店等世界級自然和文化遺產為核心,挖掘旅游文化內涵,增進游客的體驗值。
培育新型文化旅游集聚區。開發“社會旅游”等文化旅游產品。規劃建設798藝術區、宋莊畫家村等新型文化旅游區。培育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旅游功能,使之成為北京新興文化旅游項目。
提升北京國際旅游文化節、北京國際旅游博覽會等旅游文化活動的文化品位。利用北京現有文化資源,鼓勵開發新型文化旅游活動。促進跨行業、跨部門整合開發文化旅游資源,推出一批適應市場需求的文化旅游產品。
文化體育休閑
體育服務業成為新增長點
利用首都體育資源優勢,建立與首都經濟相適應的體育市場體系。在重點區域建立體育商務中心區域和體育休閑產業中心區域。在重點區域建立體育商務中心區域和體育休閑產業中心區域。
推動北京體育服務業、體育休閑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使體育健身和以競賽表演、體育用品為支柱的體育服務業成為首都文化型經濟中的新增長點,積極推進北京國際化體育中心城市建設。
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大型體育品牌賽事。加強與國際職業體育組織的合作,積極引進國際體育品牌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