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商崛起渴求電子商務營銷人才
【江蘇商報報道】 商報記者 吳鋒 報道
作為一個產品銷售100%依靠網絡的職業網商,李勁松經營的“品位中國后街——普洱茶專營店”的年營業額在500萬元以上,他參加了2007年中國十大網商的評選。
借著參加9月15日在杭州舉行的第四屆中國網商大會的機會,他想和更多同行交流企業發展的問題,比如如何解決公司的日益發展與現實的人才瓶頸之間的突出的矛盾,融資難的問題如何解決等。
在今年的網商大會及網商節上,主辦方阿里巴巴特意邀請了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軟銀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伙人閻焱、實踐家知識管理集團董事長林偉賢等知名企業家與眾多網商共同探討電子商務發展的問題。
“阿里巴巴們”制造新一輪創業機遇
2003年以來,我國電子商務服務業快速成長,涌現出眾多面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綜合子商務服務網站,如阿里巴巴,超過2000家的行業性電子商務服務網站,如中國化工網,面向個人的電子商務服務網站,如淘寶網,以及提供支付、認證、信用和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的電子商務服務網站,如支付寶。
在電子商務的新商務環境下,很多人抓住了新的機遇,從創業隊伍里脫穎而出。因此,中小企業具備了與大企業同臺競技的機會,其專注于某一領域或某一產品、“小快靈”的特點和優勢也有希望發揮出來。
網商的發展,給中小企業帶來的最大機遇。商務部副部長易小準介紹認為,中國的中小企業具有數量大、行業廣、歷史短、相對離散、動態交易等特點,在開展電子商務方面由于受到人才、資金等方面的限制,與大型企業相比有一定差距。而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專業化的電子商務應用服務,有利于中小企業提高效率、擴展市場,已成為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最主要的模式。
繁華背后,網商日趨理性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和李勁松一樣有類似苦惱的網商還有很多。借助阿里巴巴提供的交易平臺,在經歷過電子商務帶給公司迅猛發展的狂喜后,中國的網商們開始更理性的思考企業縱深發展的諸多問題。
首先是與傳統商務環境之間的張力。配套環境仍不成熟,諸如法律法規、金融支持、物流配套、信用體系、人才培養等方面,網商的需求都非常迫切。在對企業網商的調查中,對“完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的需求最為迫切,接近85%。
第二,與原有商務利益格局的潛在沖突:電子商務發展帶來增量的同時,在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行業之間,也帶來了存量的再分配,并可能存在潛在沖突。
此外,扶持網商發展的優惠政策也亟待明朗化,比如欠發達地區的企業希望政府能夠對企業應用電子商務加大扶持力度,而個人網商則普遍希望有關部門盡快研究制定明確的財稅優惠政策。
有關專家也呼吁,全社會應給予電子商務以更寬松的輿論環境和政策環境,尤其是對于那些千千萬萬個“求生存、求發展”的個人賣家。
眾網商渴求電子商務營銷人才
《網商崛起——2007中國網商發展研究報告》對網商群體的現狀進行了深刻分析,報告中指出,網商群體自身能力存在不足,比如個人網商普遍缺乏商務經驗和管理經驗,近六成(59%)的個人網商表示,由于企業經營管理知識欠缺而遭遇了發展瓶頸。企業網商則面臨人才和資金難題,43%的企業網商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76%以上的企業都表示非常需要電子商務營銷人才的加入。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中國65%的中小企業急需電子商務人才,供需之間出現驚人斷口。有關專家預計,每年中國電子商務人才市場需求達20萬人左右。如何提升企業整體網絡營銷水平和實現企業網絡營銷投資回報率,已經成為目前更多企業經營者所困擾的問題。
網商群體的生存、立足、發展與崛起,面臨著諸多問題。對于眾多未知的不確定性,網商的成長之路并不平坦,仍然要面臨眾多關鍵性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