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快遞企業面臨雙重門檻
商報訊(實習記者 吳文治)工商總局將介入快遞行業規范活動,一些超范圍經營和無照經營企業將被清理;即將出臺的快遞行業標準也規定了準入門檻,小型快遞企業也將被排除在快遞行業之外。專家認為,快遞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相關部門應該將執法與服務并舉。
繼《快遞服務標準》通過郵政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查不久,國家郵政局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又開始針對快遞市場進行規范整頓,快遞業即將面臨洗牌。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從事快遞業的民營企業有近2萬家,從業人員近100萬人,但仍有很多沒有記錄在冊的“地下”快遞企業和快遞人員,此次規范將對小型快遞形成淘汰。
另外,即將實施的《快遞服務標準》要求,快遞企業的從業人員不應少于15人,而在工商部門注冊一家快遞公司,2人以上股東的,注冊資金只需要3萬元,沒有特別的人員限制,獨資公司則沒有注冊金額限制。工商部門的低門檻,與行業標準出現不對接、矛盾。面對這種情況,國家郵政局相關人員表示,按照正常程序,申請人應該先到行業主管部門進行登記注冊,經許可,再到工商部門進行注冊。
記者調查發現,幾家民營快遞公司的老板都表示,到工商注冊就可以拿到營業執照。一位剛剛注冊完公司,正招兵買馬的老板表示:“我一個人也可以變出15個人來,把親戚朋友全寫上不就湊齊了嗎?”
中國國際貨代協會快遞工委秘書長劉建新指出,快遞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3-5人可以創業開辦一家快遞公司,實現就業。這一行業為我國目前的下崗職工再就業、大學生就業提供了一條途徑,政府部門應該進行扶植。郵政部門采取的一系列規范快遞市場的措施,應該以發展民營快遞企業為主要著眼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