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傳統肉制品加工潛藏巨大商機
為期兩天的第四屆世界豬肉大會昨天下午在南京閉幕。在昨天的會議中,相關專家就豬肉加工技術、國際貿易等領域的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中國肉類研究中心所長王守偉表示,我們的傳統特色肉制品加工還潛藏巨大商機。
昨天上午,王守偉在題為“中國肉類加工業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的演講中,總結了我國肉制品存在的“五多五少”現象。即:中低檔產品多而高檔產品少,同質化產品多而差異化產品少,豬肉制品多而牛羊禽肉制品少,西式制品多而中式制品少,國內品牌多而國際化品牌少。
據介紹,我國傳統特色肉制品有醬、鹵、腌、臘、燒、烤、熏、干制等八大類上千個品種。近年來,市場對傳統肉制品的消費需求迅速增長,但其產量目前仍徘徊在較低水平。以干腌火腿為例,西班牙Iberian火腿年產量約2000萬只左右,而我國著名的宣威火腿不足200萬只。
同時,我們肉制品的生產以作坊式為主,其工業化生產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巨大的經濟增長空間。隨著肉類加工行業的發展、消費需求的增加和工業化程度的提高,傳統特色肉制品的加工量將顯著增加,該領域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
王守偉還提出要重視食品安全問題。他說,受畜牧、養殖大環境影響,我國肉類食品仍然會受到世界范圍內疫情的波及,造成肉類食品安全的不穩定因素,因而建立肉類食品風險應對機制迫在眉睫。對此,他提出三條建議:完善法律、制度、標準方面,有關畜禽屠宰和肉品流通的國家法律的制定將提上日程,肉類生產許可證、強制檢驗和市場準入標志三項制度將不斷完善,肉類深加工、綜合利用、物流環節的相關技術標準將不斷提升;推行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方面,預計“十一五”期間,大中城市肉類食品安全信用體系推行比率將超過60%;引入先進技術手段方面,我國將逐步建立和推廣肉類食品“可追溯性”系統,實現對肉類食品養殖、運輸、屠宰、分割、銷售全過程跟蹤和溯源。
昨天下午,大會組委會還宣讀了《第四屆世界豬肉大會全球豬肉行業發展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