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純果汁消費市場商機凸顯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逐漸增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正在選擇純果汁飲品。日前,由專業調查機構央視CTR調研并發布的《中國果汁健康消費調查報告》顯示,純果汁的飲用者已占被訪者家庭成員數的35%。
這意味著,三成以上的中國消費者意識到純果汁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營養價值,已經在飲用100%純果汁,但中國人均果汁消費量遠低于國際水平,人均年消費量還不到1公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0,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1/40,國內的果汁飲料市場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
消費觀念制約發展
調查顯示,國內很多消費者還沒有形成飲用果汁的習慣,尤其是100%純果汁的營養價值尚未被發現。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羅云波院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目前中國人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不足和不均衡的現象普遍存在。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或不平衡,會導致其他營養素不能被人體吸收與代謝,從而引發多種疾病。而果汁中富含人體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如維生素C、胡蘿卜素、維生素B族以及鈣、鎂、鐵、鋅等微量元素。
因此,羅云波建議,消費者應學會日常飲用果汁,尤其是100%純果汁,合理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均衡身體營養。
據了解,在果汁飲品消費方面,很多消費者健康飲用果汁的知識相對匱乏,在認識上存在誤區。多數消費者認為,直接食用水果補充維生素會更健康,純果汁太甜會導致發胖和血糖高,純果汁中含有防腐劑,以及價格比較高和保質期短等。
事實上,目前知名品牌的果汁產品,天然、營養,口味純正,不含香精、色素、防腐劑等食品添加劑。100%純果汁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含量更高,對于生活節奏日益緊張的現代都市人來說,是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理想選擇之一。
調查顯示,54%的消費者選擇在晚餐后飲用果汁。中國食品科技學會常務理事長蔡木易建議,果汁最適宜在早餐時間飲用,每天早晨喝一杯果汁,不僅可以刺激食欲,還可以補充水分,同時起到清理胃腸的功效。
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我和老伴不喜歡喝果汁,但我那讀高中的小孫女喜歡喝。每次到超市都要幫她買。”消費者劉奶奶說。調查顯示,年輕消費者飲用純果汁的比例要高于中老年消費者,18-29歲消費者飲用純果汁比例達到42。7%;女性消費者飲用純果汁的比例要高于男性消費者,比例為37。5%。“現在消費者的健康意識增強,推行健康的果汁消費理念,可以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通過喝純果汁補充身體必需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李教授說。
統計數字表明,美國人年均果汁消費量為45公升,德國為46公升,日本和新加坡為16-19公升,世界人均消費量已達7公升,而中國人年均果汁消費量還不到1公升。相關專家指出,雖然由于中國市場的特殊性,人均消費量的增加速度不會很快,而且增量也不會像有些人所說的那樣大,但是隨著中國國民收入的不斷增長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國民將更加關注健康,果汁飲料以補充維生素的形象出現自然吸引眾人目光。另外,果汁的天然屬性是符合飲料發展潮流的,其發展具有堅實的基礎。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就目前的市場來看,果汁市場消費力并未完全開發。雖然有“匯源”等品牌多年來對果汁市場的精心培育,但果汁市場的跳躍性發展還是近兩年的事情,對市場的開拓還有待于各品牌的共同努力。對于大品牌來說,在市場份額擴大的同時,還要努力尋求自身內力的修煉,在管理上、產品研發上以及規模的擴大上有所突破。
一、行業標準低
由于國家標準中一些關鍵性的指標較低,在市場上出現了形形色色的乳酸菌飲料,益生菌種名目繁多,光明AB100益生菌、達能碧悠BE80益生菌,各種菌種的名稱都出現在了產品包裝的突出位置,部分不太知名的企業也進入這個行業,其生產的產品大多也達不到“乳酸菌”產品的標準,更有甚者為了謀取暴利與消費者玩起“有菌”和“無菌”文字游戲,誤導消費者。
二、消費的認知度不夠
由于益生菌所具有的改善腸道環境、提高免疫力的特殊功效,使其風靡歐、美、日、等市場,同時也被廣泛應用于乳制品、飲料、保健食品等及預防醫學領域。可是中國的消費者對“菌”知識和益處知道甚少,更談不到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三、產品線的規劃
很多的企業在產品規劃時,不考慮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沒有自己的中心產品,只是在一味的跟風,爽歪歪銷售的好我就生產爽優優,小洋人在暢銷我出大洋人,三鹿的君樂寶情況不錯一夜之間滿市場都是四聯袋,這樣不但把自己逼近死胡同無路可走,更無法談到競爭,也給整個行業帶來了很大的沖擊。
四、新品開發能力差
在乳品行業中各企業對乳酸菌產品的開發在一定的程度上都表現的不足,中小企業對新品的開發能力更薄弱,新品的開發不是養幾個博士、碩士或者說有一支強大的研發隊伍,如果對的產品概念不清、不以市場為導向、消費者的需求為前提,最終也不可能開發出經得起市場檢驗的好產品來。要知道,新品開發不等于新品研制,試驗室里最好的產品不一定在市場有好的表現。
五、渠道、人員管理能力不足
在渠道管理方面蒙牛、伊利、光明等部分大企業相對較強外,對于其他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瓶頸,由于酸奶保質期短、保存要求冷鏈,所以它的銷量一般來源與現代渠道,這在產品管理、貨架管理、庫存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人員在終端的回訪、產品的查看要求更頻繁,如何提升企業在渠道管理、人員的管理這又是各企業的一道坎。
六、宣傳要求科學、實事求是
在這個眾說風云的行業中沒有一家企業站出來把 “菌”對消費者進行真面的宣傳,所有的企業只是在一味的概念上在進行宣傳和炒作,這樣讓消費者對“菌”越來越模糊,太子奶在央視投了大量的力度在做廣告宣傳,每天送你一百八十億,可是消費者那里知道這一百八十億對他自身有什么好處?在形形色色的“菌群”中,消費者真假難辨,部分消費者常常購買質量差的產品,感覺不太滿意,慢慢的對帶“菌”的產品產生了質疑,企業要對消費者進行真面教育,堅決抵制虛假炒作、魚目混珠等不良風氣,只有生產企業與消費者一同努力才能保障乳酸菌產品健康持續發展下去。
七、物流的壓力
中國地大物薄,交通更加不便,這樣在給運輸上帶來了很大的不便,而“菌”對運輸和保存要求較高,由于保質期短要求在流通上更加迅速,活性菌又要求冷鏈運輸這給各企業在物流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成功與失敗并存,機會和陷阱并在,如不加強企業的自身管理能力和營銷手段的更新,那么酸奶行業也只能成為一個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