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術是命脈
《華夏時報》:從目前來看,客戶對三星商用產品的接受度如何?
曲敬東:舉些實例吧。2007年12月,三星與微軟、EMC公司結盟,聯合開發了三星數字多功能打印機解決方案,目前在寶馬汽車德國總部、法蘭克福機場、中國人壽(愛股,行情,資訊)總部等都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在大屏幕液晶顯示LED產品上,三星一直占據全球主導地位,目前聯合國總部、國家氣象局、廣州火車站、國家電網等都采用的是基于三星顯示產品的解決方案。面向金融、電信、郵電行業,三星的優勢也很明顯,比如針對金融安全的監控系統,三星產品和解決方案能夠在危險發生之前就對可疑的人員、事件和行為提供實時的報警,保障銀行安全運營。目前包括德意志銀行、韓國釜山銀行、香港匯豐銀行、建行、中行等100多家知名金融企業都應用了這套系統。
《華夏時報》:三星商用未來的走向是品牌驅動型還是技術驅動型?
曲敬東:有人將三星的成功歸結為產品外觀設計好、引導時尚潮流,也有人將三星的成績歸功于奧運營銷,這些說法都有道理,但并不全面。在我看來,對研發的持續高投入和不斷的技術創新才是三星電子成為一流企業的原動力。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后,許多亞洲企業都開始削減研發投入,但三星電子卻始終在加大研發投資。
《華夏時報》:是不是可以說,核心技術是三星的命脈?
曲敬東:我想引用兩個人的話來回答這個問題。三星集團李建熙會長曾說:“三星能有今天,我想是因為有技術作為后盾。”三星電子CEO尹鐘龍說過:“如果問我5年或者10年之后三星做什么,其實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但是第一、第二、第三都是開發核心技術,這就是我的工作。”
成功離不開本土化
《華夏時報》:三星起用您來開拓中國商用市場,是出于本土化的考慮嗎?
曲敬東:跨國公司在全球的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每個區域的本土化,日韓企業也不例外。尤其是在中國,跨國公司要想有長期、穩定的發展,就必須注重本土化,包括本土化人才。
《華夏時報》:在日韓企業做到常務的職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吧?
曲敬東:所謂的本土化,就是要在管理層有本土人才,才能在戰略層面貼近客戶。
《華夏時報》:您原來供職于國內的聯想集團,聯想和三星同為跨國公司,但情況又不盡相同,您更適應哪里的企業文化?
曲敬東:對一個成熟的職業經理人來說,應該完全有能力適應各種工作環境。不管是歐美、日韓還是中國公司,關鍵是你自己有沒有做好準備。對于三星這樣的公司,它源自哪個國家已經不重要,因為它的業務、組織、分布都已全球化。而且各國成功企業都有些共通的東西,未來隨著經濟全球化、企業全球化,這種差異會越來越小。
《華夏時報》:進入三星對您本人也是個很大的挑戰吧?
曲敬東:我認定的成功就是要去逾越別人沒有做成的事情。如果做的是任何人都能做成的事,也就沒有什么價值了。
《華夏時報》:您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被工作占用了吧?
曲敬東:我周末會去打高爾夫球,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也為了獲得更多和朋友、客戶交流的機會。我每天回家都要到晚上11點左右,從以前到現在一直是這種工作狀態。當你擔負更多責任的時候,很自然地就會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工作上,甚至連社交都和工作緊密相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