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價格倒掛 電力行業首遇普遍虧損
煤電價格倒掛是電力行業大面積虧損的本因。2007年以來,我國的電煤供應日趨緊張。特別是2008年1月12日以來,南方大面積雨雪災害發生后,多年來積累的電煤供應矛盾終于爆發。
中國的電力企業正在經歷全行業的普遍虧損,涉及火電、水電、核電和新能源,這種情況是此前從未發生過的。
4月7日,國家統計局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中電聯)公布信息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受到雨雪冰凍災害天氣以及煤價上漲、財務費用增加等因素影響,電力企業的利潤水平大幅下降:其中規模以上的電力企業虧損面高達41%,累計的虧損達到13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18%,發電企業虧損占行業虧損總額的69.55%。另外,由于煤價大幅上漲,導致火電企業利潤僅為25.49億元,同比下降了75.39%。
罕見的全行業虧損使得電力企業再度將目光轉向煤電聯動。不過業內專家紛紛預計,在高達8%的通貨膨脹水平下,第三次煤電聯動可能會繼續推遲。
發電成本增加
3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改委相繼公布消息宣稱,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實現利潤3482億元,同比增長16.5%,大幅下滑20.2個百分點,電力行業利潤下降達61%。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電力企業同比下降61%的數據中包括電網公司利潤,如果扣除該影響,預計電力企業的利潤下降幅度還會更大。"國泰君安電力行業分析師王威表示。
此后,中電聯發布《2008年1-2月份電力工業經濟利潤情況簡要分析》報告顯示,1-2月份,電力企業虧損企業明顯增加,進入國家統計局統計范圍的規模以上電力企業4773家中就有1990家企業虧損。報告顯示,在成本上升、收入增速放緩的雙重壓力下,電力行業利潤下滑十分明顯。1-2月份,電力行業利潤總額由2007年同期的216.10億元下降到95.41億元,同比下降了55.85%,低于煤炭行業利潤增速(66.8%)122.85個百分點。由于煤價大幅上漲,導致火電企業利潤僅為25.49億元,同比下降了75.39%。
對于虧損原因,中電聯的解釋是:第一是電煤價格上漲過快;第二是電力主營業務成本的增長率要比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長率高2.86個百分點,發電量增長的部分還不夠抵消成本增長;第三個因素是由于財務利息稅等費用增長過快。
來自國家電監會的一份統計報告則顯示,由于第三輪煤電聯動遲遲未能啟動,目前煤價的上漲不斷蠶食著火電企業的利潤。
"煤(市場煤)電(計劃電)價格倒掛是電力行業大面積虧損的本因。"這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2007年以來,我國的電煤供應日趨緊張。特別是2008年1月12日以來,南方大面積雨雪災害發生后,多年來積累的電煤供應矛盾終于爆發。
根據多年的經驗數據和我國的電力結構分析,國家每年生產的原煤用于火力發電的比例不得低于60%。電監會報告預測,2008年全國電煤需要量將超過14億噸,否則,電力用煤就會發生短缺。按照目前煤炭的產量和庫存分析,可以估算出我國的電煤供應缺口為2.5億至3億噸。如果考慮石化、鋼鐵、煤炭深加工和出口對煤炭的需求,全國煤炭的供需形勢將變得十分嚴峻。
與此同時,2003年電力體制改革,廠網分開后,國家逐漸放開了發電用煤價格。2006年,國家又取消了對重點電煤合同的政府指導價,讓電煤價格完全由市場調節。
隨著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全國各地陸續投資新建了一大批重化工業、高耗能企業,既擴大了電力的需求,又造成全國對煤炭的供不應求。因此,電煤價格一路攀升,漲幅每年都在10%左右。
據電監會統計,全國電煤的平均價格(車板價,不含運輸費用)2002年是167元/噸,2003年為253元/噸,2005年270元/噸,2006年為281元/噸,2007年又上升到304元/噸,上漲幅度達到8%,影響發電企業2007年增加燃料成本294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