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設計拓展自行車行業發展新空間 作為代步工具的自行車,是否還有更廣泛的健身、休閑甚至變身為其他工具的“特異”功能?日前,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自行車設計大賽”成果展示中,記者看到了種種可能:健康、環保、節能、輕便、快捷、省時、減震、安全……
據了解,此次自行車設計大賽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近千件參賽作品,報名者中20%是工業設計企業,50%是院校,20%是綜合類設計企業,10%是個人。不少參賽作品已申請了專利,有些已做成模型和實物,上海一位82歲高齡的老大爺騎著自己手工打造的多功能省力自行車來報名參賽。
眾多設計作品參賽,超乎主辦者預期,參賽作品水平之高,也令人驚喜。很多作品理念超前,工藝實用,完全改變了傳統生活方式。例如,一款自行車折疊后變成能帶進超市購物的小推車等。
在近千件參賽作品中,設計大賽評審委員會共評出100件優秀紙稿設計作品,作為入圍獎。隨后,又從中評出初賽階段的20件優秀獎。這20件作品將按照1:2的比例制成模型,并按照認購企業的工藝、技術和定價要求進行完善。模型將在明年5月第十九屆中國國際自行車展覽會上展示,同時邀請生產商進行產權認購并量產。
與此同時,為了保護設計者的作品不受侵權,大賽組委會與上海知識產權局合作,建立“創意信封”保護制度,將這些階段性創意成果全部保護起來。
紙稿———模型———產品———商品,本次自行車設計大賽探索的是把“紙上談兵的設計”化作“實實在在的商品”,真正實現設計企業及院校與產業之間搭建對接的平臺。設計大賽協辦者上海創意產業中心秘書長何增強告訴記者,前來和設計者接洽的大部分是生產企業,也有大型購銷商,還有很多外商,“他們認為用他們的營銷理念,加上中國設計師的創意,可以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車生產、使用和出口國,近年來每年出口自行車都超過5000萬輛,占世界自行車貿易量的60%以上。但我國自行車設計長期落后于發達國家,設計與產業結合滯后,絕大多數企業以貼牌加工(OEM)生產為主,缺少在國際市場銷售的自有品牌。
一輛自行車只有幾元利潤,同質化競爭讓生產企業生存艱難,更留不住高端設計人才。舉辦設計大賽的目的,就是要讓新產品給生產企業帶來新機會,讓企業以較低的成本購買很有競爭力的產品,改變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面貌。
與生產企業一樣苦惱的還有設計企業。由于與生產長期脫節,概念設計能否轉化為市場需求,企業能否實現設計工藝,心中完全沒底。現在,自行車設計大賽讓企業來購買設計成果,設計企業將有機會實現面向市場的“一躍”,并進而與國際市場接軌。
“如果創意和產業成功對接,每個生產企業都將有相對固定的設計公司,形成設計外包體系,不斷推出更貼近市場的新品。對設計企業而言,可以專注于市場調研,滿足消費需求。”何增強說。
這種“創意產業化,產業創意化”的模式在國內是首次探索,將推動我國自行車產業走上一條加快自有品牌培育的發展道路,形成上游外包服務,下游委托設計生產(ODM)的產業鏈,提升整個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使我國從自行車制造大國向自行車創造強國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