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全景規劃乳制品產業
昨日,我國第一部系統的《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由國家發改委發布,新政策將指導我國乳制品工業產業構建優質高效、布局合理、安全環保的奶源供應體系。在支持國內形成大型乳制品企業集團,加快淘汰布局不合理、規模小、技術落后的產能等方面,新政策也提出了嚴格要求。
培育大型乳制品集團
國家發改委表示,新政策將支持國內企業通過兼并、聯合、重組等形式,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合理經營規模,培育一批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以上,具有先進水平、跨地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乳制品企業集團,在確保奶源全部消化的基礎上淘汰規模小、技術落后、質量差、資源消耗高的乳制品生產企業,減少日加工原料乳能力在20噸以下液體乳及乳粉小企業數量。
同時,在政策支持下,還將豐富產品品種,適應市場需求,提高產品質量,保證乳品安全。
優先為骨干企業融資
新政策明確,將支持具備條件的乳制品企業通過公開發行股票和發行企業債券等方式籌集資金。國內金融機構特別是政策性銀行應優先給予國內大型骨干乳制品企業及特色乳制品建設項目融資支持。而“對違規項目,金融機構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信貸支持”也是新政策中特別強調的。
據了解,新政策鼓勵乳制品加工企業通過訂單收購、建立風險基金、返還利潤、參股入股等多種形式,與奶農結成穩定的產銷關系和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原料乳的計價及預測體系,定期公布原料奶價格。
同時,鼓勵乳制品加工企業創建、參股建設規模化奶牛場、奶牛養殖小區。支持奶戶聯合,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化奶牛場和奶牛合作社。到2010年,原料乳產量達到5000萬噸;到2012年,原料乳產量達到6000萬噸。
加工能力利用率要達75%
業內專家表示,近年來,我國乳制品工業在快速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重復建設嚴重、產業布局不合理、加工能力嚴重過剩、市場競爭失序;企業與奶農關系不協調、行業整體效益下降、虧損面增加等等,影響了乳制品工業的健康發展。
針對重復建設嚴重、加工能力過剩,新政策要求控制加工規模,促進有序發展。嚴格控制乳制品加工項目的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避免生產能力嚴重過剩和設備大量閑置,避免惡性競爭和資源浪費,加工產能控制在合理規模范圍之內,與奶源供應、市場需求相適應。
到2012年,乳制品加工能力利用率在7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