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隱退 鐵觀音再受寵
2006年5月,在普洱茶價格高峰時,林先生在福州開了一家普洱茶專賣店,從茶商手中前后進了近百萬元的普洱茶,“那時真可謂是坐地起價”。2007年3月起,價格泡沫破裂,消費者對普洱茶的熱衷也開始消退,到2007年年底,一周做不成一單的情況已不少見,今年3月,林先生毅然決定 “轉做鐵觀音”,“虧了四十萬,通過跑量,銷售鐵觀音,我相信還能賺回來。”
現在賣烏龍茶、鐵觀音的賣家,在去年之前,大多或多或少接觸過普洱茶買賣,在特定時期,專賣店內普洱茶的數量遠遠超過本土鐵觀音,個別煙草專賣店也賣起了普洱,甚至部分未曾接觸茶葉生意的商人也開起了普洱茶專賣店。如今,在福州、廈門、泉州等地茶葉交易量大的城市,已經難覓普洱茶專賣店的身影,普洱茶零售商們表示,從年初開始交易量就一直下滑,5月1日之前,他們就想方設法低價拋售普洱茶,回籠資金收購鐵觀音的春茶。原先經營普洱茶的經銷商,由于普洱茶滯銷,只能采用混合經營,銷售烏龍茶、鐵觀音、毛尖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普洱茶泡沫破裂過后,目前鐵觀音市場上也鮮見標價上萬元/斤的茶葉,由于今年春茶檔次不高,500-3000元/斤為今年鐵觀音主流價格。
缺乏價格標準 鐵觀音隨意叫價
記者到達有著10萬茶葉經營者的 “中國茶都”——安溪的當天,春茶上市已有一個月,全國各地來的外地牌照轎車絡繹不絕。
外人所謂的“茶葉暴利”在茶農眼中顯得不可思議,雖然他們每家一年的收入可以達到十多萬元,但離“暴利”似乎相差甚遠。
“看你敢不敢賣了,全憑一張嘴,我曾經把30元的鐵觀音賣出了900元。”一位茶商坦言,越高價格的茶葉越好賣。據介紹,早期一斤鐵觀音茶葉的價格最貴也就四五百元,現在翻了近十倍,今年春茶的最高價格在萬元左右。除了部分茶葉店明碼標價之外,大部分是隨意叫價,記者兩次在同一家專賣店詢問同一茶葉,得到的卻是兩個不同的價格。
此外,由于鐵觀音沒有具體衡量種類、質量的儀器,諸多茶商在經營費用高的情況下,就偷梁換柱,以次充好賺取高利潤。“換個包裝而已,沒有多少消費者可以看得出來。”
安溪茶都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有著3000多家商戶的安溪茶葉批發市場并沒有統一的價格指導,春茶剛上市的時候,幾乎一天一個價,鐵觀音價差大也成了一大特點,據其介紹,毛茶的價格一般在40-1000元/斤,3000元左右的毛茶可算是頂尖的。
據了解,鐵觀音的價格可分為毛茶價和凈茶價。毛茶指茶農剛加工好的茶,在茶商收購時一般都指毛茶價。而凈茶是指經再加工后的茶。一般一斤毛茶可加工成5—8.5兩,檔次高的茶葉一般只能加工到4兩。
據安溪茶都的商戶介紹,茶葉批發商的一般利潤在10%左右,主要靠跑量,“一個月差不多要賣一萬斤。”據了解,茶商的收購價也沒有一定的標準,是茶商跟茶農商議的,除了茶葉的品質之外還跟市場行情有關,同是每斤300元的茶葉,有時能值500,有時只能值100多。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同一等級的茶葉在批發店中,價格可以達到200-300元/斤,而在交易大廳茶農處,卻只有40元。
由于茶葉的的流通成本較高,決定了零售價要比收購價要高得多,據了解,高檔鐵觀音在零售環節的利潤一般在30%以上,部分甚至能夠達到100%。“終端環節的茶葉,一般都經過兩三個環節,這其中產生的費用都需要消費者承擔”。
安溪茶葉協會副會長蘇少民指出,鐵觀音市場上出現的每公斤2萬元、6萬元的茶葉屬于正常現象,每斤上萬元的鐵觀音,價位高就高在這些產品可遇而不可求,從茶青的選擇到制作,每一道工序都要求恰到好處,必須滿足天時、地利、人和。“這些高價位的鐵觀音也成了限量版,有些甚至預訂才有貨源。”他表示,大部分一線品牌,中高端鐵觀音是他們的主推產品,是高利潤產品,中低端鐵觀音則是低利潤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