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觀察:經濟型酒店該“拐”了?
日前,商務部商業改革發展司和中國飯店協會聯合發布的《2008中國經濟型飯店調查報告》(下稱《報告》)顯示,與2006年相比,2007年經濟型飯店前十強開業店數增長率為125%,但出租率下降,尤其是熱點區域的北京、上海和整個華東區域出租率出現下降。
如家連續兩個季度財報出現虧損、24K因資金鏈斷裂而引發老板被拘、多家經濟型酒店連鎖機構放緩擴張、推遲上市……隨著經濟型酒店物業爭奪戰、人才爭奪戰的不斷升級,經濟型酒店“泡沫論”、“拐點論”在業內引起了激烈的爭議。
成本上漲 出租率下降
《報告》顯示,經濟型飯店的平均出租率連年下降,2005年為89%,2006年為82.40%,2007年為82%。而且,以租賃物業方式經營的經濟型酒店的租賃成本繼續高漲,2007年新開業的經濟型飯店平均投資額比2006年增長18%,物業租賃成本平均上漲29%,店長的平均年薪上漲24%,但房價平均只上漲13%。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投資回收期拉長。
其中,熱點區域的北京、上海和整個華東區的出租率降幅較大,達4.6%,降幅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成本的增加在發達城市尤其突出。2007年在物業租金上漲幅度上,華北、華東分別是36%和38%。北京、上海的漲幅最高,分別是45%和44%。
此外,《報告》還顯示,經濟型飯店前十強企業開業店數是1080家,客房數是13.6萬間,與2006年相比,開業店數的增長率為125%,客房增長率123%。其中如家、錦江之星開業酒店已經覆蓋全國29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表示,2007年是經濟型飯店投資急劇擴張的一年,同時也是各項投資和運營成本不斷提高的一年。面對成本不斷上升和局部市場失衡,業界對未來態勢極度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