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義某大型商場人氣冷淡。
記者昨日了解到,貴友大廈位于通州梨園地鐵站旁的通州店日前開業,作為一家面積3萬平方米的中高檔百貨商場,其改變了通州地區無大型高檔商業設施的局面。繼亞奧、望京等熱點新商圈之后,如今,通州、豐臺等高檔百貨、大型商場缺乏的近郊區域開始發力商業,但記者調查發現,商業集中放量,近郊區新興商圈的成長并不樂觀。
貴友大廈通州店是貴友大廈在京的第4家分店,定位于綜合性的中高檔百貨,入駐了包括歐萊雅、百麗、ONLY等大眾品牌。據了解,貴友大廈通州店采取百貨+超市的模式,地下一層為面積7000平方米的物美超市,將在本月底開業。
記者在商場中看到,許多品牌都打出了5-7折的口號,商場的開業也吸引了附近許多消費者。但記者注意到,消費者更多是來觀看新商場品牌等情況,真正購物的消費者并不多,二層紳士精品館部分收銀臺甚至空閑著。一位女性消費者告訴記者,這里的東西都比較貴。貴友大廈通州店相關負責人表示,超市開業后,將會吸引到更多的消費者。
目前,通州區整體的商業相對于城區有較大的差距,商業設施大部分都只能滿足基本的生活消費,只有通州華聯、通州人民商場、通百新天地購物中心等少數老牌商場,以及一些超市賣場等,通州地區許多消費者經常到國貿、西單等地區購物。目前,通州正在積極引進和建設高檔商業設施,如北苑商務中心區,另外,通州區還在籌建一個大型的購物中心。
從去年起至今,望京、亞奧、東四環等區域不斷有大型的商業設施進駐,如方恒購物中心、龍德廣場、美羅城購物中心等,今年還將有新世界利瑩百貨、明天商業中心等開業。北京傳統商業弱勢區域的南城也在積極引進中高檔商業,如豐臺區內的資和信百貨等多家商場正在建設中,總面積超過70萬平方米。
實際上,房地產開發商的介入也推動了這些新興商圈的發展,這些商圈周邊普遍分布著大量新建的住宅區。雖然郊區缺乏商業氛圍,但租金低的成本優勢還是吸引到眾多開發商和經營者。各級商務部門也在積極推進商業的升級和發展,北京市商務局就曾明確表示,鼓勵區域型商業中心和新城商業的發展。
國際物業顧問公司世邦魏理仕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去年,北京新增大型商業設施面積75萬平方米,今年北京優質商鋪還將新增近200萬平方米,不少項目就位于近郊區和大型社區。
記者觀察
集中放量遇招商難題
記者近日走訪一些所謂的新興商圈時發現,許多商場的經營情況并不如意,如龍德廣場、美羅城購物中心等。位于美羅城的百盛商場,銷售人員許多都無事可做,商場內的品牌檔次也明顯不如復興門百盛購物中心,商場所在區域的消費力未能得到充分顯現。
如今,商業的集中放量也讓眾多正在建設中的商場遭遇招商難題,如大鐘寺國際廣場、新三里屯等。有關專家認為,北京商業已出現過剩的現象,但分布結構還有待調整,如豐臺、通州等地目前只能滿足一些基本需求的消費,高品質的消費則需進入市中心的商業區。
新興商圈商業過于集中放量,許多商業設施規模過大,導致一些商場閑置率高,而過多的商場進入,單個商場的份額就可能出現下降。
專家觀點
新興商圈雷同化現象嚴重
隨著北京城市往外的擴張發展,消費人口的遷移,北京郊區和一些大型新型社區吸引了眾多百貨商場的入駐,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黃國雄教授表示,目前,北京地區各商場的商品同質化、經營雷同化、品牌普遍化嚴重,北京消費市場呈現區域性的特征,許多新興集群社區的消費者傾向于就地購買。
“區域性的新住宅市場、人氣的培養需要一定的過程,這與一些規劃超前的商業設施出現了一定的錯位,整個商圈的市場培育期也相對延長”,黃國雄認為,新興商圈的雷同化經營依然嚴重,自身定位區域市場需求不完全吻合,區域型商場更應該提供定位于適合社區消費特點人群的綜合性服務,不斷調整品牌、商品結構。另外,目前許多購物中心都由房地產商開發經營,缺乏商業的經營經驗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另外,黃國雄指出,商場經營者、投資方和供應商的持續經營能力也非常重要。“眾多商場的供應商都屬于本土中小型企業,資本金有限,風險承受能力低,一些小型供應商堅持不了半年就撤出,導致商場品牌、商品置換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