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稱中國物流業最大問題是運營低效
畢馬威17日發表《中國的物流業》報告顯示,2006年,中國物流業的支出已高達人民幣3 . 8萬億元,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8%,比大部分發達國家高出一倍。因此,較低的經營效率是中國物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畢馬威在報告中指出,中國物流業龐大的成本數字,顯露出這個行業正面臨著一個主要問題。物流業成本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以上,且自2001年起,一直維持在這個水平。就其他發達國家一般低于10%的比重來說,中國的這個比例相對較高。龐大的支出數字意味著中國物流業的營運普遍缺乏效率。雖然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比大部分發達國家更依賴于制造業,但運輸瓶頸、監管限制及營運問題等障礙,給物流經營商造成了較高的成本。
畢馬威表示,由于國內各個物流公司各自為政,且它們的經營活動受限于所在區域,因此,中國的運輸和物流業務非常分散。2006年,中國前20大運輸物流公司的總收入約為人民幣2600億元,不足同年物流總成本的7%。國內三家主要運輸物流公司—— 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及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已逐漸崛起。但與國內其他行業不同的是,這些國內大企業的崛起,并不妨礙外資進入中國并取得成功。外資企業及外商投資公司將業務主要集中于速遞、海上貨運代理及專業化的物流服務,并已在中國多個城市站穩腳步。許多外資企業的銷售在過去數年已取得每年高達30 %的增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