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行業慣例,每年8月1日到次年的7月31日為一個冷凍年。這意味著,本周將是2008冷凍年的收官階段。業內專家認為,部分企業陷入“退市門”、“潛逃門”,都可以反映空調企業銷售壓力加大,而隨著明年新的能效標準出臺,經歷過前幾年的洗牌之后,空調業步入了攤牌年,遭遇新“拐點”,部分企業將出局。
遭遇內外雙重壓力
昨日,多家空調企業都表示,今年的銷售情況“很一般”。家電賣場資料顯示,由于遭遇涼夏,八成空調廠家尚未完成年度銷售任務。中華商務網統計,今年5月,空調市場單月內銷創下國內空調市場6年來單月最大跌幅。
據透露,在此情況下,6月份部分一線品牌已悄然減產。而部分企業的壓縮機采購量也大幅縮水。業內專家表示,如空調銷售繼續下滑,包括行業巨頭在內的很多空調廠家將面臨資金鏈緊張的危機。其實,為解決資金問題,多個空調企業都在資本市場想辦法,但無奈的是,在不斷縮水的股價面前,企業不得不一讓再讓。記者昨日從科龍獲悉,該公司將終止向海信空調發行股票購買白電資產的預案,且未來3個月將不會重啟該筆交易。
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讓空調企業“雪上加霜”。鋼材、銅管等原材料價格暴漲,特別是煉鋼原材料鐵礦石價格上漲96.5%,使得成本大幅上漲成必然。
除此之外,由于出口價格整體上浮了10%-20%,空調企業出口遇“瓶頸”。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家電分會秘書長于治璞表示,今年我國空調出口數量和價格都出現下降,空調出口局面十分不力。空調外銷的受阻,迫使更多的企業不得不將完成年度任務的重心放在了國內市場上。
新能效標準成“分水嶺”
與前兩年不同的是,今年,空調企業在受內外雙重壓力的同時,還要接受新能效標準的“過堂”。
6月18日,隨著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征求意見稿的下發,“能效門”大爭論逐漸塵埃落定,國內空調能效門檻很可能被定為現行的2級水平。
目前市場上多數空調為2級能效以下產品,一旦2級能效標準得以實施,就意味著行業庫存的千萬臺空調在明年也難以消化。
而為了應對新能效標準,包括海爾在內的多個空調企業已計劃提前停產3級以下能效空調。格蘭仕也表示,低能效的庫存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目前該公司已停止生產低能效產品,明年將主要精力放在能效比2級以上的空調。
海信、科龍昨日也表示,自去年開始已停止研發低能效空調產品,且海信以變頻空調為主,將逐步退出定速空調市場,主攻節能高效的變頻市場。
二線品牌期待“翻身”
按照國家2003年的標準規定,將空調的能效比分為5個級別,1級最節能,5級能效最低,低于5級的產品不允許上市銷售。2003年的空調能效標準曾使許多空調品牌出局,空調品牌由400個縮減至不足100個。專家認為,新的能效標準將使市場迎來新一輪淘汰賽。
家電專家認為,新能效標準的出臺將使所有品牌相對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2003年的能效標準規定的只是空調最基本的能效門檻,由此所增加的生產成本并不嚴重,轉型相對而言要容易得多;而此次能效升級則是將能效門檻定在比歐盟現有的能效門檻還要高的水平,預計單臺生產成本普遍上揚10%-20%。
在此情況下,業內人士認為,空調“巨鱷”由于自身優勢,如能解決庫存問題就能繼續站穩腳跟;而二線品牌,特別是低能效產品庫存較小的企業,將在此次新能效標準的沖擊波中“翻身”。
此外,該業內人士還表示,今年國內的空調旺季慘淡,而低能效空調在明年恐難上市,今年空調銷售肯定還會有旺季,但這個“井噴期”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因此各個廠家為了消化庫存,極有可能掀起價格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