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明天見!大寶啊,天天見。”這句廣告詞曾家喻戶曉,它所說的大寶SOD蜜,至今仍在滋潤著包括很多武漢人在內的中國人的臉龐。不過,與中華、小護士等民族日化品牌一樣,大寶也未能逃脫成為合資品牌的“宿命”。
昨日,各大財經媒體紛紛報道:美國日化巨頭強生公司7月30日宣布,已完成對北京大寶化妝品有限公司的收購。“大寶被收購不足為奇。”武漢業界對此反應平靜。
中商平價連鎖公司吳家山店店長肖玲盤了10年日化產品,對大寶的起落軌跡十分熟悉。據她介紹,2000年前,大寶在徐東平價日化賣場設有專柜,產品豐富,日霜晚霜都很暢銷,一個月能賣上十萬元,“相當扎實”。但后來,隨著消費者對化妝品檔次要求的提高,加上大寶廣告攻勢減弱,銷售逐漸萎縮,在各大商場售賣日霜晚霜的專柜陸續撤柜,只在超市里賣SOD蜜等大路產品。不過,盡管戰線收縮,SOD蜜仍然是超市里的重點單品。中商平價系統中,尤其是城鄉接合部和十堰、襄樊等二線城市的大店里,單店秋冬季每月能賣大幾千元。
肖玲表示,大寶投身強生“懷抱”,或許會有更好的未來。過去幾年,化妝品行業外資品牌收購本土企業事件頻發,如歐萊雅先后入主小護士和羽西等。以中華牙膏為例,被聯合利華收購后,被當作其低端產品平臺傾力發展,目前欣欣向榮。
記者昨在北湖中百倉儲、武商量販化妝品柜探尋,琳瑯滿目皆為合資品牌,重點陳列位的民族品牌僅東洋之花、丁家宜等寥寥數個。肖玲稱,合資品牌化妝品紛紛在超市推出二線品牌,確已占據市場主流。
去年10月,德國拜爾斯道夫出資3.17億歐元(折合約人民幣35億元),購入總部位于武漢的絲寶集團旗下絲寶日化85%的股份。超市界人士表示,目前該公司舒蕾、美濤等品牌包裝、銷售節奏等尚無變化,大家正在靜觀其變。
一個個民族品牌被外資收購,是否會讓本土消費者在貨架間感到落寞?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張廣鈴認為,外資品牌入主本地品牌后,允許多品牌共存,不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為緩解可能的緊張情緒,合資品牌在營銷上應多做工作,延續和強化原有的本土化情感。
目前,我國民族日化品牌在與洋品牌的競爭中已整體處于弱勢。張廣鈴表示,盡管面臨挑戰,有實力的民族品牌仍需肩負做大做強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