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企業咨詢業的資深人士,廣州華柏管理顧問咨詢公司的蔡燕寧進一步明確:"如果從咨詢業公司的類別來看,做企業戰略咨詢的公司目前比較有機會。"
"咨詢業的黃金增長期是從2001年到2005年的前后4年時間,當時的經濟環境很不錯,宏觀經濟處于高速增長期,"蔡燕寧表示,"當時的許多中小企業,出于對自身弱點和缺陷的認識,急需引入更新鮮的管理知識和技巧。"
據業內專家統計,1997年中國咨詢機構營業的統計收入僅為21億元,2005年卻增長到519億元,僅8年時間就增長了15.2倍,年增長率為49%。
"當時的企業資金積累很充裕,因此許多企業主都能拿出大量資金來為自己和企業充電,因此當時的MBA教育和企業內訓業務都很火爆。"蔡燕寧回憶當年的盛況。
蔡燕寧認為咨詢業已經從高速發展期慢慢進入成熟期。據數據顯示,僅從2005年咨詢業務收入構成來看,97%來自咨詢業務收入,咨詢從業人員的勞動報酬達79億元,占當年營業收入的15.2%,而1997年以前的咨詢業務收入只占企業總收入很小的比重,這說明中國咨詢業已經基本成熟。
"現在是咨詢業進入成熟期的前段狀態,慢慢會出現合并和收購,做得好的企業、做得大的企業會逐漸收購合并中小企業。未來咨詢業會走向細分化和專業化,很難再出現一個公司能把某個企業的所有咨詢業務通通包辦的現象。"
□能源服務業
環保壓力帶來的新商機
根據深圳市工業貿易"百人服務小組"對全市200余家企業進行的調研,"環保政策"成為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八大因素之一。
8月5日,亞洲規模最大的私營電力公司之一、承載著為香港八成市民供電業務的中電控股有限公司在深圳設立其在內地的第一家能源服務公司,并將客戶目標鎖定在珠三角現有的7萬多家港企。
中電集團在香港早已擁有能源服務業務的豐富經驗,選擇在距離香港最近的深圳開設內地第一家能源服務公司,則有著充分的考慮。 該公司主席周輝騰表示,這一計劃的實踐,正是為了配合廣東省的市場需要。
一方面,國家"十一五"規劃要求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減少20%,電力是重點控制行業;另一方面,香港環保署與廣東省經貿委、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等共同舉辦的"清潔生產伙伴計劃"對企業的資助也成為重要經濟誘因。同時,廣東省考慮今后5年內撥款400億元主要用于補貼粵北、粵東、粵西的電價以扶持珠三角企業轉移的政策,讓其看到了巨大的市場與商機。
該公司董事吳子堅告訴記者,目前除了中電集團外,香港在深圳及珠三角地區以各種形式投資能源服務業務的商業機構不計其數,都是看準了這一商機。但由于對市場了解尚不深入,多數機構的商業活動仍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
記者從深圳市節能協會了解到,目前以各種名義在以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設立節能服務咨詢機構的香港機構很多,他們為珠三角企業帶來新的環保節能理念甚至國際環保援助資金,近兩三年來受到越來越多中小企業的關注,環保觀念在深圳企業中的普及程度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