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盛望風而動橫掃中國養豬業市場,我們應當思考和改善的不是扎籬笆和設門檻,而是如何讓擁有養豬激情的本土創業人士,轉變成具備可與高盛們一決高低的民族產業競爭力量。放開管制,讓市場自主創新,創造條件讓市場自己做主,我們就能在明天像今天在奧運會一樣,充滿自信地歡迎高盛們。
發改委最近為了應對豬肉漲價,出臺了養豬的補貼政策,以解決沒人養豬的問題。高盛看到了商機(假設媒體信息真實),投巨資在中國養豬。高盛替中國人養豬,被有些人看成涉及農業產業的安全底線問題,爭論挺大、討論也很熱烈。高盛養豬如果涉及農業安全,也僅僅是在會不會形成對養豬產業的壟斷。防范的措施是促進更多的競爭者參與養豬產業,促進品質和服務的不斷提高,保持價格穩定。
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的實踐已證明,沒豬、沒糧才是最大的不安全,保證有豬肉吃、有糧吃才是最基本的安全。從之前的吃不飽,到逐步解決溫飽,我們經歷了Cye.com.cn一個政府管制從嚴到松的過程。近幾年豬肉價格的持續攀升,反映了豬肉不夠吃的問題。發改委這次沒有采取市場準入、價格限制等行政調節手段直接干預養豬業,而是出臺補貼政策,刺激市場養豬的熱情,鼓勵更多人養豬,養更多的豬以解決豬肉需大于求的難題。
發改委這次做對了,但是似乎做晚了。當市場不能自動實現供需平衡的情況下,政府應通過稅收和產業政策、產業補貼,刺激供應的熱情,引導市場資金的流向,從而保持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平衡。
我們今天應該用開放的奧林匹克精神,放松管制。緊閉國門,我們今天只會有全運會冠軍;接軌奧運規則,我們今天才有機會沖擊奧運金牌總數冠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