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迅速演進的3G移動多媒體領域,中國在技術差異化和自主性方面所取得的成果——TD-SCDMA技術,在北京奧運會上大張旗鼓地登場亮相。相比全球其它已經開始采用W-CDMA和CDMA2000兩種第三代蜂窩技術的地區來說,中國信息產業部(MIIT)對中國第三代蜂窩技術牌照頒發時間的延遲,給了TD-SCDMA一個彌足珍貴的時間,使其有機會來克服一些技術性障礙,并擴大其覆蓋范圍。
目前,仍然有很多人不贊同中國移動上馬TD-SCDMA,這并非是該標準本身有什么缺陷。相反地,相比頻分雙工(FDD)的W-CDMA模式,時分復用技術在某些方面還更具優勢(備注:W-CDMA支持Cye.com.cnTDD和FDD,但當前部署側重于后者)。利用TDD,更容易進行時隙動態分配,以調節不均勻的互聯網流量。TDD的頻譜效率也更高,并能簡化頻率規劃。此外,使用單頻帶還可避免FDD所需的成本高昂且笨重的濾波器,從而獲得更精確的信道估計技術。
不過,正如所有其它技術創新一樣,TD-SCDMA也需要測試和改進。問題也因之而產生。移動無線測試要花費時間和金錢。其中,金錢投入似乎是個“無底洞”,而且與此同時,時間卻日益緊迫。因為從目前來看,中國在3G方面已越來越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區。
早期TD-SCDMA試驗揭示出了其覆蓋范圍和容量方面的問題,且數據率(下行鏈路2.8Mbps,上行鏈路384Kbps)需要通過采用多載波方式來提高。同時使用多個載波可產生更高的數據率,而這又催生出了一系列有待解決的問題。
一個大國試圖走自己的自主道路,這并非首次,但是可惜的是,目前我們在移動領域看到的更多的是不成功的例子。在無線早期,美國曾放棄使用更廣泛的GSM而選擇CDMA,但不幸的是,最終卻因此在蜂窩普及和使用率方面遠遠落后于歐洲和世界其它地區;同樣地,日本在1991年也曾罔顧GSM選擇PDC,這導致日本人“孤獨”地享用著差勁的手機語音質量和服務質量。當然,對于諸多TD-SCDMA的支持者來說,希望TD在中國的發展會成為例外。
W-CDMA在發展過程中,一度存在性能進步緩慢、難產、手機遲遲沒有生產等諸多問題。正因如此,2006年,TD-SCDMA的主要支持者,大唐科技主席兼總裁周寰指出,W-CDMA Cye.com.cn的問題對中國而言是天賜良機,中國可以趁機憑借一個頻譜效率更高的、理論上部署成本也較低的標準來領先于全球其它地區。事實上,很多業內人士也提議,中國應該將W-CDMA問題看作是一個示警信號,而不是一個商機。因為無線技術,尤其是3G,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
無論如何,中國已經開始部署TD-SCDMA。中國移動5月份宣布,它已投資20.4億美元,在中國8個城市鋪設了TD-SCDMA網絡,其覆蓋范圍已達2G網絡的95%。不過,這些仍只是商業試運行。據預測,今年年底將有30個城市部署TD-SCDMA,這意味著2008年底用戶人數達500,000,2009年底為300萬。MIIT最初的目標是明年左右用戶數量達1000萬。

圖:TD-SCDMA手機市場份額。
芯片供應不容忽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