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卡頭痛”還有隱性負擔
由于各大銀行在特約商戶打折、第一年免年費等各種優惠上下足了功夫,在一番熱鬧的比拼中,許多消費者禁不住誘惑,成為了“卡奴”。
在寧波一家化妝品公司當業務員的陳小姐說,她有10余張信用卡,有些是與銀行的某項業務相關聯的,比如還貸就必須用該銀行的卡;有些是理財項目優惠的,若持有某銀行的Cye.com.cn卡購買基金,有手續費可以打折等優惠。還有一半以上是沒有動的“休眠卡”,這些都是在銀行工作的親友推銷的“人情卡”,但礙于情面,所以在半推半就情況下申請了。
筆者在寧波一家公司的門上看到“謝絕推銷信用卡”的字樣。“之前辦張信用卡非常神秘,現在已經讓人頭疼。”這家公司的員工說,現在推銷信用卡的人非常多,什么銀行都有,每到年中或是年底更是絡繹不絕,所以只好寫個條子婉拒推銷人員。
大量的銀行“休眠卡”不僅增加了持卡人的理財成本,也造成了銀行部門資源的巨大浪費。據知情人透露,銀行卡大量“休眠”是杭州銀行共同面對的問題,“休眠卡”占比各家銀行都相差不大。
最近幾年,各大銀行針對銀行卡的收費政策屢屢出臺,在金融資源浪費的同時,大量閑置的銀行卡更是增加了持卡人的隱性負擔,而信用卡更甚。據悉,第一年開卡免年費后即使不用信用卡,在第二年后也要交年費。如果不按時交納,將按復利收取利息。一旦拖欠年費,個人信用就會有不良記錄,直接影響到以后的購房貸款和買車貸款的審批。對于這些,消費者似乎只能被動埋單。
雖然如此,銀行發放銀行卡特別是信用卡的速度仍是有增無減。各種新奇概念和時尚主題的信用卡攜各種優惠紛至沓來。業內人士表示,國內信用卡市場與國外不同,國外可以通過收年費、交易費、手續費三種渠道來賺錢。而國內基本上免年費,交易手續費又很低,只能靠刷卡手續費盈利。因此只要是有收入意識的銀行,一定會下大力氣爭取客戶的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