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誠信危機已成為特許經營行業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由于高收益、高回報的虛假宣傳誘惑了廣大投資者,再加上投資者大多屬于弱勢群體,缺乏辨別能力,這致使很多加盟者上當受騙。比如被媒體披露的祝氏集團案件涉嫌金額就高達近30億,受害人1萬余人。
相關法規亟待完善
為了規范特許經營這一商業模式,我國借鑒國外的經驗先后出臺了《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商業特許經營備案管理辦法》、《商業特許經營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這對我國特許經營行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但是,經過一年多的時間,這些條例在實施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企業備案率非常低。據了解,目前中國的特許經營企業在15000家左右,真正備案的不超過600家。此外,由于條例實施的時間比較短,一些執法部門存在對條例不熟悉的現象,對違法虛假宣傳的現象沒有進行及時嚴厲的打擊。
中國商機行銷同盟首席顧問劉毅認為,由于法規制定過程中沒有充分征求行業的意見,導致推行困難。比如信息披露,由于透露了企業的商業機密,很多企業不愿意備案;像無條件撤銷合同條款更是不合理,需要作重大的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