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杠桿撬動能源轉型
能源戰略的轉型成為當務之急。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無疑是最引人矚目的焦點。而能源產業作為資本高度密集型產業,其可持續發展,往往與金融政策的支持及金融資源的配置密切相關。因此,雖然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為我們展現了美好的未來,但新能源產業發展也面臨一些現實困難,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初期投入資金量很大。
那么,金融的杠桿能否撬開新能源一個光明的未來呢?
據了解,近年來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每年達300億美元以上。美國、日本、歐盟各國等都從可持續發展和能源安全的戰略高度,在國家能源戰略層面上制訂了新能源Cye.com.cn發展的路線圖,并不斷加大對新能源研發的投入。在新能源開發上從不落后的日本,從1993年起就開始實施“世界能源網絡”計劃,近年來日本產業經濟省平均每年投入約2.7億美元用于相關項目的研究。
同時,聯合國有關報告稱,全球轉向可再生能源的投資資本2005年為800億美元,2006年增加到1000億美元。投資者2006年在這個行業上傾注的資本,與2005年同比增長了25%,新能源也因此成為最熱門的投資機會。
“從成本收益的角度看,只要油價大于新能源的單位成本,新能源技術就有利可圖。油價越高,投入新能源技術的預期收益就越高,資本和人力資源越可能涌入這一領域。”世界能源金融業界的人士如是說。
由此可見,由金融而帶動的能源轉型已經浮出水面。能源和金融,注定成為一對互相依存的統一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