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壞了可以去修理廠,家電壞了可以到維修門市部,而瓷器、字畫、家具等收藏品破損了,該怎么辦?
對于館藏文物,有專業人員進行保養和修復,而民間藏家手里或多或少的殘損文物又該去哪里修復?為修復這些文物又需付出多少代價?
藏品修復難
在遼寧藏家楊義方的家里有一個特殊的錦盒,里面裝的是20多塊大大小小的瓷片。如果將這些瓷片拼接起來,將是一件完整的明代青花人物大罐。“為了修好它,我費了太多心思。”楊先生告訴筆者,為了修復這件瓷器,兩年的時間,他去過北京、上海、南京等許多地方尋找修復人員,但或被博物館拒之門外,或因修復專家事務繁忙難得一見,只能無功而返。
同樣,藏書家周瑞玉在古籍修復上也遇到過尷尬事兒。他收藏的一本古籍當時已經嚴重腐化,書頁都粘在了一起。送到裝裱店進行修復,回來時這本書竟變成了另一副模樣,不僅硬梆梆的質感全無,而且粗糙不堪。“不倫不類,還不如不修呢!敝两瘢芟壬肫疬@件事仍是一肚子氣。
在民間文物的修復過程中,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悠遠的歷史為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物,但完整且精美者總是有限,更多的文物在歲月流轉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其中不乏國寶級珍品。筆者在走訪中了解到,絕大多數藏家的手里都有一些需要進行修復的文物。一些藏家認為,修復后的文物能夠更充分展現其歷史面貌,不僅帶來欣賞美感,還可以提升其市場價值,更重要的是對文物起到了保護作用,使其得以長久傳承下去。
文物保護意識的提高使民間文物修復需求日益迫切,但修復機構難以尋覓,修復人才嚴重匱乏,修復技術讓人擔憂,修復價格使人茫然……種種問題一直以來困擾著眾多藏家,他們雖有心修復,但顧慮重重,民間文物修復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