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輛電動車的產業規模意味著多大商機?對此,汽車企業與提供充電站基礎設施配套的企業態度頗有不同。
在即將正式公布的汽車產業振興規劃細則中,其中一條是電動車(包括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和普通混合動力車)到2011年要形成50萬輛產能。
車企已經通過推出電動車、公布新能源汽車規劃等實際行動,表明對此事很看好。國家電網的人士在此事的態度上卻頗有保留。
“現在各方面都很看好,但國外的大公司還沒真正開始行動呢,已經行動的都是國內的中小企業。我們的研究表明電動車真正開始產業化要到2015年以后。”3月3日,國家電網公司新聞處的一位負責人在電話中表示。
為何是50萬輛?
在目前被提前曝光的汽車產業振興規劃細則中,新能源汽車頗受重視。對于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描述很具體,規定了發展重點、產能規模以及銷量目標。
2009-2011年,我國將力爭新能源汽車的年產量達到50萬輛,新能源汽車占到乘用車總銷量的5%;在政府采購時,將優先采購自主研發的新能源汽車。
國家發改委汽車專家組組長張書林表示,制定產能50萬輛、占乘用車銷量5%的目標出于多方面考慮。一方面,推動新能源產業化必須要形成一定的規模;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到電池、電機、電控系統等新能源汽車關鍵動力模塊的配套能力,以及中國車企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產能。
張書林認為,形成50萬輛產能并不是一個很高的目標。“50萬輛只是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打下市場基礎,要實現產業化,這樣的規模是必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