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消委會提醒消費者不要輕信任何夸張、便宜的產品宣傳
“買之前他們的介紹既熱情又客氣,他們的產品宣傳也是如何如何的高科技,還無效包退;買了之后有問題想退換那就是磨破嘴皮都不行了。”通過一個電視購物平臺買了一盒戒煙產品后吳小姐這樣說。“不敢再買這種東西了,不是錢多少的問題,就是被騙的感覺很不好。”
央視今年“3·15”晚會曝光電視購物諸多陷阱后,引起消費者普遍關注,近日有消費者也向我市消委會反映自己在電視購物中遭遇的不愉快。市消委會為此提醒消費者,在選擇此種購物方式時要學會自我保護,不要輕信任何夸張、便宜的宣傳。
虛假承諾問題商品難退貨
市民王小姐是去年12月份通過電視購物買了一款手機,11天后商家告知該手機第一代有問題,與之更換第二代。于是王小姐回寄并付了郵費100元,但至今王小姐也沒有收到手機。
作為一個老煙民,祝先生一直嘗試著想把煙戒掉。三個月前的一天,他看電視中正在推銷一款戒煙產品,一心動就花了1280元訂購了一款產品試試。但收到產品后發現產品有問題無法正常使用,發回給商家修理,維修后使用不到一周又壞了,祝先生要求退貨,但商家拒絕。
同樣的,吳小姐通過電視購物給家人購買了一款戒煙產品,價格998元,當時廣告中還宣稱“無效退款”。購買后吳小姐發現該產品并沒有效果,并且使用時很燙手,使用了兩個月都不見效,吳小姐打電話向商家反映,商家卻只答應維修,吳小姐覺得真是花錢買了個不愉快。
今年相關投訴已達23宗
來自市消委會的相關數據顯示,今年截止到目前,我市已接到電視購物方面的投訴23宗,比上年同期的7宗足足翻了三倍多。“相關案例在不斷增加”,市消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些電視購物方面的投訴主要表現在:一商家夸大宣傳,誤導消費者。一些商家在電視購物節目上對所售商品的質量、功能、產地等進行虛假、夸大宣傳,設置消費陷阱,引誘消費者購買;二是有的經營者利用電視銷售“三無”產品、問題產品;三是售后服務無保障,維權成本高。一些電視、網絡銷售商地址不確定,有的銷售商不開具發票,致使消費者維權時證據不足。”“因為不能直接接觸商品,交易行為也最終通過寄遞方式完成,所以遇到問題時我們很難取證。”他談到,無法或者很難找到商家的投訴案件在逐漸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