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系統共享文化服務
“網絡不僅帶來資訊,信息共享也改變了人們的觀念。”滬上第一家第三方點評餐飲網站大眾點評網董事長龍偉對互聯網提升服務業品質的功能深信不疑。他說,十年前有服務意識的商家會在柜臺準備一個“意見簿”,后來改進為顧客用餐后送上一張印刷精美的意見卡,但少有顧客會當面提意見。網絡點評初創期,很多商家對自己的負面消息非常不滿,甚至將網站告上法庭。但現在,聰明的商家會借點評網建立客服平臺,收集消費者的反饋、做出回應,與消費者在線溝通中提升了服務質量。
這只是網絡公共文化服務的一個小花絮。在上海眾多服務型網站百舸爭流的局面下,一個“信息資源共享”體系正在形成。截至去年底,東方社區信息苑實現對全市19個區縣、170個街鎮300家的布點建設任務,實現總服務人次3728萬。上海市中心圖書館運用先進網絡信息技術,開通網上書目檢索、續借、文獻提供等服務,至今已發展服務點82個,去年讀者流通量201萬人,為創建學習型城市營造了條件。
針對青少年,上海還開辦了“未成年人網絡天地”。“在綠色網站學習,我們家長也放心。”孩子正上中學的市民王百勵說,網絡信息紛繁復雜,但家長限于精力或能力,有時約束孩子也力不從心。“未成年人網絡天地”是全國首個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為主題的網絡平臺,向青少年、特別是160萬中小學生提供學習、娛樂、互動的綠色空間。
下一步,上海還將整合與建設一批能滿足市民多樣化需求的優秀網絡文化信息資源庫,為上海乃至全國網絡公共文化服務工程的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建設好市、區縣、街道三級圖書館的“一網一卡一系統”。
輿論宣傳引領功能日顯
十幾年前,有人驚恐網絡的出現將是傳統媒體的末日,也有人鄙夷這條“鲇魚”不入流。但時至今日,網絡的宣傳輿論陣地作用已毋庸置疑。
去年,全市各大相關網站圍繞北京奧運會舉辦、上海世博籌備以及改革開放三十周年,認真做好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國“兩會”、抗震救災、反藏獨護圣火、經濟宣傳等主題宣傳,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特色,起到了解疑釋惑、化解矛盾、疏導情緒的作用,營造了良好的網上輿論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