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增長方式醞釀重大轉折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外貿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飛速發展,我國由此成為全球第二大進出口國。但從總體上看,目前我國還只是外貿大國,離外貿強國尚有相當距離。就整體而言,我國多數外貿企業至今仍重數量輕質量。據參加今年華交會的申城某知名企業參展人員介紹,去年該公司服裝出口比上年增長5成,但其利潤并未同步增長。可見這家企業采取削價競爭的方式擠壓同行,盡管其市場占有率得以提升,但我國同類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并未因此增加。而來自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消息,近期一些國家受金融危機影響,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正紛紛向第三方檢測機構施壓,要求提高對來自中國商品的檢測標準。這些情況表明,如果再延續過去以量取勝的思路,我國外貿出口非但難以保持增長態勢,恐怕連保住原有市場份額都很艱難。
目前我國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附加值和檔次,絕大多數處于中低端水平,層次不高,其表現為全球知名品牌很少。這種狀況與我國目前的經濟技術水平是基本相符的。當然,這并非壞事,從某種角度講可能還是好事。這次金融危機,凡與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中低檔消費品,出口受到的影響不是很大。相反,日用消費品中的高端產品如名牌服裝、鞋子、包袋、高級化妝品,以及耐用消費品如高端電腦、彩電、冰箱、空調、汽車等,因國際市場需求不振,出口下降幅度卻很大。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國不必提升商品技術水平和能級,因為危機終將過去,全球經濟一旦恢復正常,弄得不好我們又將失去產品結構Cye.com.cn調整的有利時機。中國不同于小國,各地發展差異又很大,因此在相當長時間內,我國仍將是中低檔勞動密集型商品生產出口大國,這是我們的優勢,決不能輕易放棄。但在穩定中低檔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市場的同時,我們應努力發展中高端商品、品牌商品、高技術高附加值商品出口,以加快形成高中低錯落有致且較為完整的出口商品體系。
多年來,外貿出口的快速增長,有力地推動了我國不少行業、生產企業技術能級的提升。但不得不承認,面對日益增長的國際市場需求,我國的西藥成藥、工程塑料、合成橡膠、特殊鋼材、高精度數控機床、高檔次石化下游產品等,很少出口或幾乎沒有出口。究其原因,我國企業缺乏核心技術或難以過關。與此同時,發達國家這些高技術高附加值商品卻源源不斷涌入我國且逐年增長。如去年我國進口合成橡膠價值33.4億美元、金屬加工機床75.87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17.5%和7.4%。差距就是機遇,如果能夠像重視大飛機那樣,在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研發和生產方面加大投入取得突破,我國外貿出口將邁上一個新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