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一村子與農民交談,問及今年政府在油料收購中給予補貼的事,農民們卻一概不知。村民楊XX告訴我們,2月底時,她家向油料販子賣掉了約3噸油料,每噸的價格為3000元。而實際情況是,由于去年以來,油料市場不景氣,價格從每噸4000元一路跌落到了2600元,自治區人民政府為減輕農民的損失,從今年2月開始,在昌吉等八地州出臺了油料補貼政策,以每噸3500至3700元的價格,對農民沒有銷售完的油料實行敞開收購。這樣,即使以最低的三等油料價格計算,楊XX由于不知道這一政策而白白損失了1500元。與她一樣,這個村的大部分農民都以遠遠低于政府的保護價把油料出售給了“二道販子”,政府補貼的錢并沒有使這里的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政策帶來的好處大多讓“二道販子”們得了。
諸如此類的事在各地還有不少,很多農民由于不能及時知道有關惠農政策,而吃了不少虧,甚至妨礙了農業生產積極性的發揮,這使政策的作用在實際執行中打了折扣。一些直接關系到農民切身利益的信息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其他象農業科技、農產品市場、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村致富項目等方面的信息了,農民們更是知之甚少。在農村,由于信息不暢給農民帶來的損失可以說隨處可見,觸目驚心!
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如何應對一體化的大市場,手拿鐵锨鋤頭、騎著自行車的農民,怎樣才能追趕上瞬息萬變的大市場?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信息服務。然而,信息化服務的現實卻與農民的實際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主要存在五大難題亟待破解:
一是農業信息服務觀念亟待轉變。長期以來,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們已經形成了定計劃、下指標的思維定勢,服務意識和手段缺位。在現實中,從上到下的崗位設置、工作安排、業績評定、干部升遷等基本還是計劃經濟的那一套。信息服務往往是說起來重要,忙起來不要,掛在口頭上、寫在講話里的多,而落實到實際中、可供操作的東西少;由下而上、匯報情況服務領導信息多,而上情下達、由大及小服務農民的信息少;信息內容空洞無物、不著邊際的東西多,而針對性強、一用就靈的東西少。對農信息服務沒有專門的崗位、沒有服務的平臺、沒有可靠的服務途徑、沒有具體的工作內容、沒有可供操作的考核標準。常常說“領導就是服務”,而在農村首先應該是信息服務。這不僅需要工作措施的到位,更重要的是Cye.com.cn要從觀念上實現由“官本位”到“民本位”的轉變;不僅要把信息服務當做引導農民、為民謀利的途徑,更重要的是要當做干部道德價值、自身能力、工作業績的判斷標準;信息服務不僅要有一般性的具體要求,而且要在定崗定責、考核目標、對干部進行組織考察等方面建立一整套管理嚴格、規范的工作體系;不僅要把農業信息服務當作涉農系統內部的事,而且要讓它成為教育、電信、科研等涉及多方面的社會工程。只有這樣,農業信息服務工作方可落到實處、抓出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