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政府已經嚴密設防,但上周廣州還是暴發了內地首例輸入性的甲型H1N1流感二代病例。這令防疫部門大為緊張,而流感防控藥品供應安全也提到最高議事日程。為保障甲流防控工作,中央財政安排50億元專項資金,其中包括藥品防控儲備的巨大蛋糕。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流感治療藥物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瑞士羅氏公司研發的“達菲”(通用名:磷酸奧司他韋膠囊),另一種是英國葛蘭素史克公司研發的“樂感清”或“瑞樂沙”(通用名:扎納米韋吸入粉霧劑)。科學已證實上述兩種藥物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同樣有效。“達菲”已經在我國生產上市,“樂感清”仍處在臨床試驗當中。但國內藥企通過切入達菲生產供應上游,成功分得一杯羹。
藥物儲備為國內藥企敞開商機
為此,磷酸奧司他韋也就是著名的“達菲”其專利生產廠商羅氏已經因此賺足了眼球和美元。雖然國內企業在流感防控上還未有專利產品,但疫情的全球蔓延令采購國產達菲成為最近中國疾控部門藥物儲備最忙的一件事。國內各級政府的藥物收儲計劃則為國內藥企切入甲流商機開啟了一扇窗。
之前,廣東東陽光集團、上藥集團已經獲得甲流防控明星產品羅氏達菲的授權生產通行證,被納入政府采購名單。日前,國內主要醫藥中間體生產商海正藥業也正式公告,稱發改委已批復海正藥業應急藥品擴能項目,同意其將生產其他藥品的裝置臨時改產磷酸奧司他韋(達菲)中間體,從而通過上游原料供應搭上“甲流市場順風車”。高達50億元的政府防控藥品市場,是眼下醫藥市場最大塊的“即食”蛋糕,國內藥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的是從中分一杯羹。
海正藥業作為國內特色原料藥龍頭,是國家抗生素抗腫瘤藥物的生產基地,80%以上的化學原料藥出口歐美規范市場。但隨著出口原料藥價格一路走低,這次借生產磷酸奧司他韋中間體,搭上甲流“順風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