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由于海正藥業生產磷酸奧司他韋中間體是半路出家,未來盈利前景并未明朗。海正藥業方面表示,擴產H 1N 1流感防控藥中間體項目是在原有車間進行改造后臨時改產的。“磷酸奧司他韋中間體作為新產品,投產后的產量、成本等尚不確定,因此該項目實施對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雖然面對巨大的甲流蛋糕,海正藥業顯得有點義無反顧,但是也不掩飾摸著石頭過河的復雜心態。
“與原料藥相比,生產中間體利潤率偏低,處于“基本化工原料——— 中間體———原料藥———制劑(成藥)”這個醫藥產業生產金字塔的最底層。由于原料藥與醫藥中間體的生產過程相似,市場上更多企業的做法是,以中間體為基礎,升級向原料藥生產。海正的做法卻是從原料藥的生產向中間體發展,可見甲流防控市場的吸引力。”國內某大藥廠負責人稱,海正藥業不惜車間改造來加入甲流防控產業市場,能分到多大利益還是個未知數。
有行內人士估算,兩個月后,國產達菲儲備量將有120萬粒。這個數字,足以令海正藥業萌發進入中間體市場的沖動。國產達菲幾年前已經成型。2005年,禽流感在全球暴發過一次大流行,當時為了實現全球防控,國內獲得羅氏授權的廠家有上藥集團和廣東東陽光集團。而今年這次甲流危機之下,東陽光與上海醫藥集團的國產“達菲”再次成為國內防控藥品的主角。目前同款產品分別名為“軍科奧韋”和“奧爾菲”,將成為各省防疫部門政府采購的主要產品。
而與海正藥業一同切入磷酸奧司他韋中間體市場的,還有長江藥業。長江藥業作為東陽光的下屬企業,也被國家發改委批準參與磷酸奧司他韋中間體的生產。國家發改委接連批準擴大磷酸奧司他韋中間體的生產申報,表現出政府對甲流防控藥品供應安全性的謹慎考慮。
流感市場長期存在
“從流感蔓延的速度來看,證券分析人士認為甲流市場將是一個長期的機會。”中金公司在其最新的醫藥研究報告中指出,4月25日墨西哥暴發甲型H 1N 1型流感以來,全球范圍內流感仍然在蔓延,目前已經有60多個國家發現確診病例,全球確診病例截至5月30日已經達到15,510人,中國確診病例6月1日已經達到72人,迄今為止流感疫情還沒有終止跡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