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及企業(yè)重獎奧運金牌,不就是重獎狀元嗎?”一位網友也留言道。而一位留學美國的留學生認為,重獎狀元也并不是中國才有,其他國家也有,被好的大學錄取,獲得的全額獎學金,其實算下來也有好幾十萬。成都商報
重獎不宜過“重”
狀元得之不易,得到些許獎勵也無可厚非,獎勵他,是對他“十年寒窗”的一個肯定,目的是為了激勵他繼續(xù)努力。但問題是,重獎應該把握一個度,適度的獎勵給人激勵、讓人進步,但如果獎勵過重,動輒幾十萬上百萬,那獎勵就會失去其應有的意義和作用,狀元也變了味道。
至于政府和企業(yè)的重獎,不應該僅僅將眼光盯在高考狀元身上,首先應該考慮的是投資基礎教育,因為基礎教育涉及每個孩子,有更多的貧困學生比狀元們更需要這筆錢。政府關注的,應該是公民的全面發(fā)展,而非少數(shù)人的發(fā)展。即便要給優(yōu)秀考生以獎勵,也應該是適可而止的獎勵,過多過濫的獎勵,并不利于學子們心理的健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