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京東今年3月銷售額已超過2億元,甚至超過了傳統的兩強當當和卓越亞馬遜。但在直接銷售利潤不高的情況下,京東想要進一步提升,必須在非直接利潤上面有所突破。同時,京東雖有高銷售額,但仍存在用戶數量較少的問題。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電子商務再次成為全中國熱議的焦點之一。易觀國際在《2009年第一季度中國B2C網上零售市場季度監測》中稱,今年第一季度我國B2C市場規模達到34.96億元。比起C2C市場上淘寶一家獨大的局面,起步更早的中國B2C市場在去年因為京東商城的加入而顯得更加復雜。
憑借3C產品和家電迅速坐大的京東商城不久前宣布,將全面拓展其在家電領域內的投入,擬將產品線從微波爐、吹風機等小家電延伸至冰箱、洗衣機等大型家電領域。
如果說當當、卓越是想在網上建造一個沃爾瑪,而京東的選擇更像是通過互聯網復制一次蘇寧的成功。
人均高消費的隱憂
據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援引統計數據稱,去年通過互聯網經營家電類商品的網上商城數量已突破1000家,市場規模大約為200億元,占家電市場總銷售額的2%。2009年全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800元到1000億元。
眾所周知,家電產品,尤其是大型家電通常單價較高而銷售利潤較低。以京東商城3月突破2億元的銷售額為例,可以理解為“50萬人,每人消費4000元”。而傳統的B2C模式則是“4000萬人,每人消費50元”。
按照目前大多數京東用戶的看法,在網上買家電“價格比去商場低”,很多用戶甚至到商店選好型號,然后到網上下單。可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是,相比蘇寧電器這樣的巨頭,很難想象“新興渠道”京東商城能從供應商處獲得更低的采購價格。就算虛擬店鋪低廉的成本可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兩種渠道間的價差,但如果不能在其他利潤方面尋找到有力的支撐,很難想象京東的“低價”能堅持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