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中國電子商務領域里的另外一位“先烈”E國。很多年以前,E國“買夠十元送可樂”的做法很大程度上讓用戶體會到了電子商務的實惠,但遺憾的是,用戶感受到實惠未成為E國成功的充分條件。
“蘇寧模式”的模仿難題
無論是京東模式還是傳統的電子商務模式,利潤來源一般都分為三類。
“按行話叫做ABC利潤。”某電子商務公司高層說,“A利潤是指銷售直接產生的利潤。B利潤是指和銷售有關的非直接利潤。一般都是渠道商從生產商處獲得的銷售返點或獎勵。C利潤是指和銷售無關的非直接利潤,在超市里通常體現為貨品的上架費等等。在傳統零售行業里,商場的規模越大,B利潤和C利潤的Cye.com.cn貢獻度也就越高。所以你很多時候都能看到有些市場在促銷活動時,銷售的商品價格甚至比生產商的出貨價還低。這其實就是為了市場份額,用B利潤和C利潤補貼A利潤的做法。”
蘇寧等傳統家電賣場已經將這一模式在線下演繹得淋漓盡致,而京東的思路某種程度上與他們非常一致。
問題于是由此產生。在整個零售業鏈條中,供應商和渠道商一直是一對矛盾。當渠道商足夠強大時,供應商很多時候不得不在出貨價格、渠道政策甚至經營策略上都進行一些調整。此消彼長,如果渠道商不夠強勢,那么他們則很難從供應商處爭取到更低的出貨價格,也幾乎不可能在采購談判中取得主導地位。而這就是“京東模式”現在所需要面臨的最大挑戰。
“去年全年,整個家電網購的市場依然只有2%。”上述不愿具名的高層說,“就算是超速增長,我們也很難想象到哪一天網上渠道才能做到蘇寧一樣強勢。”
難以突破的“B+C”
來自易觀的數據稱,2009年第一季度中國B2C市場規模為34.96億元,C2C則為440.71億元。
“從整體上來說,因為各種原因通過網絡平臺銷售的產品,無論是B2C還是C2C,其價格都比線下店略低。”當當網副總裁陳騰華說,“這是電子商務的特性,因為虛擬店鋪無需承擔很多線下店需要負擔的成本。”更低的成本對應更低的售價原本天經地義,但同時也說明的一個問題是,在A利潤方面,電子商務和傳統零售實際上差別很小。“更低的成本”實際上并不能為電子商務企業爭取到多少新的利潤空間。因此要想在盈利方面取得突破,B利潤和C利潤才是電子商務的突破口所在。
那么,是影響4000萬人的企業更容易突破,還是只影響50萬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