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來,與國有大型煤炭企業(yè)的身份不對等,讓他沒有安全感。“就算作價入股,一個30萬噸的礦,在一個大型煤炭集團里,能占的股份最多也不會超過1%,根本就沒有話語權(quán)。”
“基本上,你都見不到總公司的一把手,下屬子公司的副總工程師能接見你,就不錯了。”現(xiàn)場另一位煤老板表示。正因為如此,大部分煤老板最終選擇了“套現(xiàn)”,并退出煤炭開采領(lǐng)域。
但希望“低成本擴張”大型煤炭集團,現(xiàn)在卻并不著急。山西焦煤集團一位人士告訴記者,有些劃入焦煤集團整合范圍的煤礦,雙方到現(xiàn)在甚至還沒見過面。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多個煤老板表示,煤炭集團這是有意拖延時間,最終目的是讓小煤礦“主動”入股。
用寧武煤炭局總工程師石福恩的話來說,現(xiàn)在的局面是“兩急一不急”:煤老板們很著急,不整合就要一直停產(chǎn),但每個月的固定成本,比如通風(fēng)費、排水費,就要幾十萬;而Cye.com.cn縣政府也著急,財政收入負增長,就業(yè)問題也需要解決。“唯獨就是大集團不著急,談過一次后,幾個月也不來一個電話。”石福恩說。
“這符合現(xiàn)在的實際情況,如果國有礦不收我的礦,再過一年,我不光要花掉幾百萬的維護費,到最后等到的,還可能是證照被注銷的通知單。”山西河津一位煤老板告訴本報記者,“所以,我干脆把我的礦白送給國有煤炭集團,除了省掉固定成本外,每年還能有點分紅。”
而對于山西的煤老板而言,不管是“出售”還是“入股”,都還算是不壞的結(jié)果。畢竟,不是所有的小煤礦,都有機會被整合。
正如翟安發(fā)所言,整合方案公布后,“走的就是正常市場交易的模式,好的資源,各集團搶著要”,但如果煤老板手頭拿著的是煤質(zhì)較差的煤礦,則最終只能低價賤賣,甚至是“慘遭遺棄”。 本新聞共 5頁,當(dāng)前在第 5頁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