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微軟演繹瑜亮之爭 競爭對手來勢洶洶

美國《時代》周刊8月31日(提前出版)撰文指出:低調的谷歌再次蟬聯品牌價值排行榜榜首,但同時也面臨著形形色色的競爭對手的挑戰,微軟的必應(Bing)就是其中之一。
微軟發動了龐大的廣告攻勢,谷歌也正在測試新的“咖啡因”搜索引擎,或許谷歌也會發動廣告攻勢,向用戶展示其令人吃驚的功能。不管如何,敵人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微軟和谷歌這兩大技術巨頭就如同周瑜和諸葛亮,各有所長,在你追我趕的角逐中不斷推陳出新,而大眾既是看客,更是受惠者。
每年,美國市場研究公司明略行(Millward Brown)都會進行一項調查,以確定全球各大品牌的商業價值。
明略行最近的調查結果顯示,谷歌又一次蟬聯品牌商業價值排行榜榜首。這是谷歌第三次奪冠,其品牌的商業價值為1000億美元。
對于這個結果,令人吃驚的是,谷歌似乎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了大眾的追捧。而其他公司,比如微軟、可口可樂、百事可樂、IBM和麥當勞公司,都投入了巨資后才獲得同樣的效果。
競爭對手來勢洶洶
谷歌公司的大部分收入都來自于廣告,但是,它自己很少做廣告來自我宣傳。夸夸其談地告訴整個世界,他們的工作完成得多么出色,一向不是谷歌的風格。
但是,谷歌的“謙遜低調”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驗。位于加州的總部似乎飽受各式各樣有備而來的競爭對手的圍攻,即使一些名義上的合作者也在質疑該公司的發展動機和長期計劃。
今年6月份,谷歌最大的競爭對手——微軟公司和雅虎公司結成戰略聯盟,試圖撼動谷歌搜索引擎市場獨步天下的地位。微軟和雅虎的交易正在等待政府最后的批復,一旦政府通過,那么,谷歌將首次面對一個強大的、資金充足的搜索引擎對手。
目前,谷歌最緊迫的任務是應付微軟的挑戰。軟件巨頭微軟斥資1億美元推廣其新款搜索引擎必應(Bing),希望超越谷歌,借此搶奪谷歌的用戶。必應的廣告隨處可見,攻勢勢不可擋,必應在廣告中宣稱,谷歌已經過時,它不再能提供人們真正尋找的東西,而且會將人們帶入無用信息的汪洋之中,導致人們在日常交談時隨口吐出搜索關鍵字,變成言語無趣之徒。
必應的宣傳攻勢確實初見成效。美國互聯網流量監測機構comScore的數據顯示,7月份,必應在全美搜索引擎市場占據8.9%的比例,較6月份的8.4%略有增加。
安娜·帕特森曾經是谷歌公司的一名工程師,她在幾年前開發的搜索引擎給世界帶來了廣泛的影響,谷歌公司正是收購了這項技術,并以此為基礎不斷升級從而成就了今天的霸業。后來,帕特森從谷歌離職創辦了搜索引擎Cuil,Cuil是眾多籠罩在谷歌的光環之下的新型企業之一。
帕特森說:“搜索引擎的業內人士都對必應感到驚喜。這是第一家資金充裕的企業愿意賠本來同谷歌競爭,而且,微軟還做好了與谷歌長期抗戰的準備。”
谷歌持續創新
谷歌公司的業務非常廣泛,包括電子郵件Gmail、辦公軟件Docs、手機操作系統Android和網絡瀏覽器Chrome。此外,谷歌還掃描并出售圖書,經營電話系統,甚至開發出桌面操作系統對抗微軟公司的Windows。由于谷歌與蘋果公司在很多領域存在競爭關系,谷歌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最近剛剛從蘋果公司的董事會中退出。
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谷歌與出版業關于圖書掃描服務達成的和解協議。同時,美國司法部反壟斷部門負責人克莉絲汀·瓦尼表示,她將谷歌視為一家“讓人頭疼”的企業。
谷歌表示,他們并不擔心,至少從公開表現來看的確如此,谷歌甚至故意忽視必應。
搜索引擎是谷歌的搖錢樹,谷歌也不斷注入資源來改進它,包括聘用業內最優秀的人才和最有經驗的工程師,谷歌不僅為他們提供豐厚的報酬,而且,還讓他們參與全球最大的數據挖掘項目。
谷歌發言人加布里埃爾·斯特里克說:“我們并未懈怠,我們一直在創新。”
就在這個月,谷歌還推出了一個名叫“咖啡因(Caffeine)”的最新的搜索引擎,谷歌表示,其搜索速度是舊版本的兩倍,并且能提供更精確、更全面的搜索結果。
業界認為,谷歌此舉顯然是受到了必應的壓力,試圖以此拉開與后者的距離。但斯特里克表示,咖啡因絕不是谷歌對必應做出的反擊。新一代搜索引擎的計劃已經在公司內開展了相當長一段時間。
谷歌持續不斷的創新也獲得了回報:現在,全美國三分之二的搜索都由谷歌進行,每月約為70億次。雅虎的市場份額不足20%;微軟不足10%。盡管微軟聲稱谷歌已經過時,但大多數用戶仍然認為,谷歌還是和以前一樣表現優秀。
微軟強調智能搜索
微軟聲稱,必應甚至并非搜索引擎,而是“決策引擎(Decision Engine)”——這個詞含義不夠清晰,因為必應的工作方式與谷歌相同:用戶輸入關鍵詞,搜索引擎提供一些網頁結果。
微軟認為,與雅虎公司的合作將有助于改變用戶先入為主的觀念。如果這一合作協議最終獲得監管部門的批準,微軟就將接管雅虎的搜索業務——當用戶在雅虎中輸入“布蘭妮·斯皮爾斯”時,搜索結果由必應提供。微軟指出,使用搜索引擎的用戶越多,搜索引擎就會變得越聰明。例如,如果搜索引擎注意到大量用戶會在“布蘭妮·斯皮爾斯”的搜索結果網頁上點擊她的音樂視頻,該搜索引擎便會在今后的搜索結果中突出這些視頻。
微軟表示,這就是必應借助雅虎打敗谷歌的方法。微軟有望通過這一交易將市場份額大幅提升至26%,之后便可獲得更多的用戶數據,反過來也會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搜索結果。
谷歌重視“配方”
谷歌對此不屑一顧。谷歌首席經濟學家哈爾·范里安指出,為了改進搜索結果,大多數搜索引擎只會查看少量數據,也就是說,微軟已經從其用戶那兒獲得了足夠的數據。范里安說:“真正的差異并不在于‘調料’的質量或數量,而在于‘配方’!
谷歌員工私下會向你訴苦,必應的廣告讓人如鯁在喉。他們認為這些廣告會誤導別人,而且,廣告中所描繪的谷歌也與事實不符。或許的確如此,此前并沒有營銷經驗的微軟公司從寶潔上世紀60年代的案例中吸取了經驗——為用戶創造一個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存在的問題,然后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必應。
如果必應開始大舉進攻,谷歌能否抵擋得住呢?谷歌的第一反應總是通過創新擺脫困境。但是,谷歌的搜索引擎中有許多不為大多數公眾所熟知的功能。例如,用戶可以利用谷歌查詢當地的天氣和電影的上映時間;也可以利用谷歌來計算匯率。直接發布反擊廣告并不符合谷歌的原則,但是,我們不難想象,谷歌有可能會發起一個推廣運動,向用戶展示谷歌所具有的令人吃驚的功能。
目前,谷歌97%的收入來自廣告。網絡咨詢公司RustyBrick的首席執行官兼博客網站Search Engine Land的編輯巴里·施瓦茨說,谷歌的所有收入都依賴于一款產品,這一點應該引起公司高層的重視。
施瓦茨說:“他們一直都對與其他企業的競爭不屑一顧:當谷歌推出了Android和Chrome OS時,他們說,這只是為了讓用戶更多地使用網絡。”
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谷歌面臨著與微軟非常相似的問題,微軟的大部分收入來自于Windows和Office這兩款產品。這兩家公司都將對方的新舉動看作自己今后的發展方向,而我們只是旁觀者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