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購民營快遞“喊窮”漲價加強營運能力時,定位于中高端市場的民營快遞宅急送則大擲資金升級供應鏈系統。記者昨日獲悉,宅急送將在未來三年投入約1億元,全面改造物流信息系統。
中高端快遞“不缺錢”跑著走
在新《郵政法》、罕見的暴風雪、不斷上漲的燃油費三大重考下,民營快遞發展格局可謂“冰火兩重天”。定位于中高端市場的民營快遞不僅聲稱不漲價,還大筆投資提升供應鏈IT系統。
“信息技術的應用將成為快遞業的核心競爭力。”北京宅急送公司副總裁熊星明表示,年47%的業務量高增長率使得早前自主研發的后臺信息系統無法跟上前端設備,投入約1億元進行信息系統改造,其運營速度、安全性能都將得到更快提升,客戶也將獲得更加便捷的服務,還能積聚較強的后發優勢,滿足日益增長的業務量。
宅急送的“老對手”——順豐速運也加快擴張步伐,爭食高端市場。今年2月,深圳市泰海投資有限公司和順豐速運(集團)共同出資,以深圳機場為運營基地打造貨運航空公司。這也是國內第一家擁有航空公司的民營快遞企業。目前,順豐耗資1000萬美元引入的兩架二手波音757-200貨機已到位,根據計劃,順豐將在10年內發展到30架波音系列全貨機機隊。
低端快遞惡性低價苦掙扎
代表了多數民營快遞的申通、中通、圓通、韻達卻陷入成本壓力苦苦掙扎,難脫低價惡性競爭泥潭。曾是北京最大的同城快遞公司“小紅馬”,在新《郵政法》實施當天就正式退出快遞市場。
上月全國范圍的大雪造成快件積壓,這成為中通、圓通等靠低價攬客的民營快遞企業敢于漲價的導火索。漲價風波背后,暴露了當前絕大多數民營快遞的生存狀況。
“人工、房租、燃油等各種成本都在上漲,快遞費卻不漲反降。”中通快遞華北區總經理司立垚告訴記者,以往靠幾輛自行車、幾名員工就收遞快件的夫妻店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業務需求,必須投入資金進行設備、干線升級。
一位不愿具名的快遞企業人士則透露,民營快遞本來就無固定資產,融資難度很大,沒有錢,就很難提升運營力,如此造成惡性循環,只能硬撐。
未來民營快遞兩極分化加速
目前,50%以上的民營快遞企業在通過低價競爭站穩低端市場。但是,新《郵政法》實施后,大大提高了民營快遞的準入門檻和生存成本。先前靠承包經營以及授權許可經營等低成本方式站穩腳跟的大部分民營快遞企業,還無法在第二輪市場擴張中尋找到破解之道。
按照新《郵政法》的規定,民營快遞企業要在明年9月之前順利拿到經營“許可證”,這就必須改變簡單的以低價獲得市場份額的競爭模式。沒有其他資金來源,只能通過漲價獲得喘息之機。
中國快遞資訊網首席顧問徐勇表示,民營快遞企業進入門檻較低,初期為了搶奪市場份額,不惜低價競爭,使得部分民營快遞陷入無序、惡性競爭泥潭難以自拔,民營快遞企業進入了市場洗牌期。
業內人士認為,民營快遞未來將朝著兩極化方向發展,高端市場的民營快遞企業品牌將逐漸做強做大,迫于資金壓力,大部分民營快遞企業只能游走在低端市場,或通過兼并、并購存活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