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局
商業地產的操作中,從來都離不開“聚客力”——第三極書局作為一個附著在地產項目上的零售業態,自然也是如此。
知情者透露,商業地產界有這樣一種計算公式:測日均客流量,看日均客流增長到多少,然后根據以前商業地段的價值,以及該地段周邊3公里周圍人員結構的情況,就可以換算出地產增值了多少。
例如,由于書局的價格戰促銷吸引了人流,這塊地產原本1萬元/平方米的售價就可以增值到1.3萬元/平方米。該人士稱,這種由于人氣增加引發的地產升值叫“熱地產”。兩個相鄰的樓盤,因人流量不同,售價就會不同。
于是,第三極書局開始策劃一場看似于己不利的價格戰。
開業前一周,第三極書局在《中國圖書商報》上發了半個版廣告,開打“滿一百返一百”價格戰。一街之隔的中關村圖書大廈隨即被卷入。2006年7月15日,第三極正式營業推出“3000種暢銷書八折優惠”的酬賓活動,而中關村圖書大廈在同一天打出全場七五折。
親歷幾次價格戰的第三極老員工透露,價格戰打完之后,第三極書局戰果累累,客流量增加了6倍,銷售額增加了5倍,比他們預計的還翻了一倍。初嘗甜頭之后,第三極書局就毫不客氣地繼續打了下去。
這種戰術到2006年10月份達到極致:第三極書局的單日客流量達到了3萬以上——“書局的客流總容納量也就是這個數字,再多會發生踩踏事件了,”第三極一位老員工表示。
“如果換算成商業地產的價值,一平方米漲3000塊都沒有問題。整個地塊有10萬多平米的物業,整個這個地塊也得(升值)4個多億吧。”知情者稱,人流旺盛讓第三極所在地價迅速升值,很受市場追捧。
除了地產增值之外,書店也是股東方一個優質的現金蓄水池。
在圖書分銷行業中,賬期有三個月、六個月甚至一年不定。第三極書局最早的經營方式是讓出版社自己決定結賬的日期。但有一個附加條件,就是當出版社要為某一本書結賬的時候,也就是這本書的下架時。
在這樣的政策下,給第三極書局供貨的出版社中選擇3-6個月賬期的占到了80%,每個月的流水大約為1000萬元,也就是說,第三極書局的賬面上保持著六七千萬的現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