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局
如果第三極書局在商業上獲得成功,其股東也許不會最終放棄這個生意。但書店生意的急劇惡化以及免稅期的終止,加快了股東們落袋為安的進程。
由于選擇了單店經營,除了免除房租外,第三極書局的一些其他成本顯然比其競爭對手高出不少。中關村圖書大廈則是屬于北京發行集團,和西單圖書大廈、王府井(33.61,0.53,1.60%)圖書大廈以及各個區縣店是一家,實行統一采購配送供貨,成本相對較低。
相比新華書店,包括第三極在內的民營書店更是弱勢盡顯。直到現在,全國圖書市場的40%銷售額來自于教材,這是國家規定劃給新華書店的“特殊利益”。民營書店在這方面可以說幾乎毫無機會。
而占市場份額20%的教輔圖書,民營書店也無法與新華書店競爭,因此只能在小說、暢銷書等方面“夾縫中求生存”。此外,新華書店還享受著幾個月,有的甚至長達一年、兩年的超長賬期。
第一任經理李松曾試圖用專賣店的方式做活第三極。他按照少兒、英語、建筑等消費者類別建了26個小店中店,希望通過盤活一個個的 “小細胞”來盤活書局這個“大盤子”。但這個策略在李松離職后沒有被堅持下去。
同時,三年免稅期即將結束。第三極員工透露,到2009年7月傳出第三極將要撤出中關村時,正好是免稅的三年時間到期。以后第三極將進入稅收減半階段,稅收成本開始浮現。
2009年10月3日,第三極書局在連續三年虧損總額達數千萬后,搬遷至昊海樓地下一層,店名改為“第三極書局國林風書店”。2個月后,第三極大廈正式更名為“中國技術交易所”大廈。1月20日,第三極書局正式關門。
現在,第三極大樓的產權歸“北京超市發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所有,是經北京市海淀區政府授權經營的國有獨資企業。但是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拒絕對本報透露第三極大樓產權交易的任何信息。
2007年年中,第三極作為一個地產項目的價值達到高點,售價約為25000元/平方米。但大股東國風集團不知出于何種考慮,并未出手。在去年轉讓時,他們等到的很可能是一個更好的價格。
業界傳言,第三極仍拖欠數目不小的讀者儲值卡及出版商債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