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1日起,燕莎、王府井等本市城區內13個重點區域的白天停車收費標準將進行調整:區域內非居住區占道停車場、路外露天停車場、非露天停車場每天7:00(含)至21:00小型車臨時停放收費標準分別上調為:5元/半小時、4元/半小時和3元/半小時。昨天,市發改委網站公布了《關于調整本市重點區域非居住區停車場收費標準的通知》,對調整的具體內容提出了明確規定。
居住區停車價格不變
本次停車收費調整的13個區域均屬一類地區,現行收費標準為2.5元/半小時。按照“占道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白天高于夜間”的原則,區域內非居住區占道停車場、路外露天停車場、非露天停車場每天7:00(含)至21:00小型車臨時停放收費標準分別上調為:5元/半小時、4元/半小時和3元/半小時。目前,這13個重點區域停車位約占全市總量的5%左右。
另據了解,為減少對市民基本停車需求的影響,此次價格調整未涉及居住區停車價格,居住小區保持現行收費政策不變。此外,夜間收費也維持原有標準。
占道停車首次累進加價
同時,本市對占道停車首次實行了累進加價政策,首小時后收費加價50%,即第一小時10元,之后每小時15元,意在促進占道車位周轉,減輕道路擁擠狀況。
“理順不同類型停車場收費的比價關系后,可以引導車輛更多地停到路外、停到地下,有利于緩解道路擁堵,也有利于充分利用現有的地下和路外停車資源。”市有關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機動車擁有量較大的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一類地區占道停車首小時收費均在10元及以上。此輪調整后,本市的首小時占道停車收費水平仍低于上海市、深圳市,與廣州市基本持平。
大型活動期間計次收費
文藝演出、體育比賽、廟會、游園會等大型活動期間停車難、亂收費等問題一直是近年來價格投訴、舉報的熱點。《通知》對此也進行了明確:大型活動期間停車收費可由計時收費改為計次收費。收費標準為四環路內每次20元,四環路外每次10元。具體活動事項、執行時間和范圍,由活動舉辦地區、縣價格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確定并事先公告。
據了解,去年花博會期間,有關部門曾成功進行了停車計次收費試點,有效緩解了由于計時收費造成的擁堵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