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官德鑌花30元購買了一塊長不過尺、厚不及寸、重不達三斤的“玉質黃蠟石”,找到翡翠加工點,制作了幾只“黃龍玉大玉鐲”。第一對鐲子,以200元賣給了一個朋友。其他鐲子,兩年后賣到了6000元一對,“放在今天,可以賣10萬元”。
官德鑌說,從這幾個黃龍玉鐲子起步,他可以在“一天賺到過去幾年才能賺到的工資”。而去年一年,他“收了1000多萬元的貨”。
這里隱含了一個時代的大背景。與龍陵相近的瑞麗、騰沖等地,長久以來就是緬甸翡翠進入中國龐大市場的加工、中轉地。目前的珠寶市場上,標價幾十萬、上百萬的翡翠手鐲已很常見。在其背后,翡翠原料“在近10年內瘋漲了上千倍都不止”。翡翠加工工藝已普及到了云南的每一個旅游景點,一些資金不足的珠寶商人開始尋找其他美玉,來延續自己的生意。
美玉
7月14日,昆明舉辦泛亞石博會。門內,匯集了上千家黃龍玉商家;門外,停著一些還未來得及上牌的新車,有奧迪,更多的是大型越野車。
場內的玉石商人們紛紛傳說,石博會開幕頭幾天,已有大收藏家出手,那些淘到寶貝的龍陵人,賺到大錢后轉身去買了好車,“少說也有20多輛”。
其中一輛未上牌的凌志越野車是程可家里的。事實并不全如傳言,她家的車早已下單,只是在這幾天提貨。在北京的愛家收藏品市場、十里河奇石市場,她各有一個展廳,黃龍玉是其中的重要商品之一。程可是浙江人,她的家族在上世紀90年代就來到云南做奇石和木雕生意,并把生意做到了一個個大城市。
黃龍玉,依出產地不同,可分為籽料、草皮料、山料等。目前市場價格最高的是籽料和草皮料。流水、山風的沖刷,賦予這兩類原石滋潤的色彩和靈氣。
程可的記憶里,“最早可以按車買,幾百元能買一拖拉機的貨。現在隨便拉下一塊就可賣幾十萬。奇石主要看外形。經常有人抱籽料給我表弟,幾元錢一個。為搞好與村民的關系,他花錢買下后,轉身再扔回蘇帕河里。現在回想,扔一個,就是幾萬、幾十萬啊”。
程可的記憶,是黃龍玉商人的共同記憶。從無人要的石頭開始,黃龍玉在6年時間內創造了中國玉石史上的一個漲價奇跡。
很難有人能說清楚,幾千年來,為什么玉石能夠對中國人產生如此巨大的吸引力。事實上,以硅酸鹽為主要成分的各類玉石,與其他石頭并無兩樣,但其晶瑩、溫潤的氣質,使它成了除黃金外中國最受歡迎的東西之一。“黃金有價玉無價”。玉石市場上,上世紀80年代價值幾百元的和田玉籽料,目前售價均為幾百萬元。與之情況類似的翡翠,今年上半年的原料價格突然暴漲了三成左右。
在北京展廳內,程可賣出的最貴的一塊黃龍玉大籽料,成交價為80萬元。這是在2009年,對方是一個房地產商。他信風水,把這塊石頭擺放在客廳的正中間,以“吸納天地之間的靈氣”。
獲悉對方原來喜歡翡翠后,程可當時就覺得價要少了。一年后回頭看,她真是賣得太少——自2004年以來,每過3個月,黃龍玉的價錢都會上漲一大截,“現在少說也有200萬”。
幾乎每一周,官德鑌都會接待一些各地來的朋友,陪同他們去收玉。一般而言,買玉也講究緣分,一些人上億元的生意可以交給別人去做,但買一塊玉時會親自上手。“這些人,大多是各地的房地產開發商、礦山老板。也有一些人不方便出來,他們會讓他們的秘書來。”
人們為什么會花這么多的錢買一塊石頭?官德鑌認為,除了真心喜愛外,很多人其實是為了保值和增值。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3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