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默認】
不付用戶利息成潛規則
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高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默認了確實存在上千萬利息被支付公司侵吞的情況。
不過,其中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CEO表示:“不向用戶付利息已經成為了這個行業里半公開的潛規則,其他公司都是這么做的,事實上也從來沒有哪家公司因為不付利息給用戶而遭到處罰。”
“大多數公司早就把用戶利息給挪用了。”另一家總部在上海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的CEO在要求記者不透露其身份的情況下坦言,銀行通常每季度或每半 年與第三方支付公司結算一次用戶備付金的利息,但對于第三方支付公司是否將利息付給用戶則根本管不了。而第三方支付公司收到用戶利息后,一般在財務上按經 營利潤來處理,這樣就“順理成章”在賬面上讓原本應該屬于用戶所有的備付金利息流入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腰包。
當記者詢問第三方支付用戶利息的最終流向時,多家支付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均對這一問題諱莫如深而不愿詳談。
但據以上熟悉業內情況的第三方支付公司CEO透露,支付公司侵吞用戶利息后挪用于各種途徑,有的公司將這筆資金用于投資買基金甚至炒股,還有的公司干脆將這筆資金作為高管獎金私下瓜分了。
“實際上被侵吞的用戶利息不止1151萬這個數字。”相關第三方支付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這統計的只是最近兩年半的情況,而第三方支付業務早在2003年就開始發展了。
【監管空白】
用戶很難追討回利息
“難道之前侵吞我們用戶的利息就成了一筆糊涂賬?要向第三方支付公司討回來。”用戶李先生對記者表示,既然已經明確了備付金不屬于支付公司所有,那么第三方支付公司就理所應當地該向用戶支付備付金利息,這是用戶應該得到保障的合法權益。
但相關第三方支付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由于目前具體的監管措施仍是空白,缺少可操作的具體措施,所以用戶實際上很難追討回以前的利息。雖然央行 在《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強調了要保護客戶的備付金,例如禁止支付機構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戶備付金,而且支付機構只能在同一家商業銀行專戶存放客 戶備付金,但是尚沒有如何處理用戶備付金利息的明確說法,這在一定程度也讓第三方支付公司得以“鉆空子”。
“雖然用戶的質疑不斷,但支付公司一直回避備付金的利息問題。”一家排名前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市場總監對記者表示,支付公司的普遍態度是對這個 問題能拖就拖,畢竟用戶利息對支付公司來說是一筆白白到手的“外快”,而且數目也不小。預計只有等監管部門關注到用戶備付金的利息問題后,在即將出臺的 《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及相關業務辦法中作出具體規定,才有望從根本上避免用戶備付金利息被第三方支付公司侵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