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通去年第一季度開始籌備申請交易許可證,從籌備到獲證花了7個月,算是快的。”陶冶認為可能是藥品批發在全國排名第三的緣故,九州通獲證比較順利。
九州通在全國是大型批發企業,獲得交易許可證還需要7個月,小型企業獲證就更加困難了。健客網2009年12月獲得了交易許可證,是廣東省第一家獲準在網上零售藥品的企業,該公司總經理蘇展表示,健客網在2006年就開始提交申請了。
另一家醫療器械連鎖經營企業也是在在3年前提交申請的,不過該企業總經理余輝(化名)表示,交易許可證到現在也沒有批下來。“藥監局并沒有說你不合格,而是讓你再補充材料,每一次補充材料后都是石沉大海,杳無音訊。”
余輝認為,藥監局在發放交易許可證上不應該采取“堵”的方法,而是應當疏導。“堵”的結果,是造成現在網上賣藥局面混亂。
既然沒法拿到正規的交易許可證,索性就胡來。有報道稱,目前網上無證的“黑”藥店有一萬多家,對此余輝認為一點兒沒有夸大。他表示,這些網店把產品吹得天花亂墜,甚至把保健品當藥品賣,而藥監局雖然抬高了網上零售藥品的門檻,卻沒有執法的資源和能力,結果使“黑”藥店愈演愈烈。
法律滯后等原因拖累網上售藥
根據陶冶個人的估計,目前國內藥品網上銷售的市場為一億元人民幣左右,此數字與國外相比有巨大的差距。在美國,網上藥品銷售規模已經占藥店銷售的30%,達1700億美元,參與競爭的企業超過1000家。在歐洲,這一比例也已經達到20%。有資料顯示,在瑞士每五種藥品就有一種是通過互聯網銷售的。
造成國內藥品網上銷售規模和國外差距巨大的原因,除了藥監局審批相對緩慢外,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相關法律建設滯后。蘇展認為,在國外,無論是歐美還是日本,都允許網上銷售處方藥。在國內,由于沒有出臺類似“網上處方藥銷售管理辦法”這樣的法律法規,網上零售企業不得銷售處方藥,而銷售處方藥無論從銷售額還是利潤上,都大大高于銷售非處方藥。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