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挑戰
隨著用戶的逐漸增多,微博更具價值的商業屬性逐漸浮現,那便是平臺價值。
張朝陽首先表現出了樂觀的看法:現今的互聯網盈利模式已經相當成熟,品牌廣告、搜索廣告、基于游戲平臺的收費都是現成的商業模式,只要微博平臺足夠強大了,到時只是如何嫁接的問題。
事實上,幾大門戶網站紛紛推出微博,無一不是看好其營銷帶給平臺以及商家的雙重效益,而在PC互聯網時代的一些應用最終也會平移到微博上。胡延平指出,微博如果在開放協作方面做得比較成功,就可以更進一步成為商業平臺的母體,大量的應用與商業模式從這一平臺衍生出來。他認為,未來的微博將不僅僅是新的媒體平臺,更是應用分發、營銷、電子商務的平臺。
目前,新浪已經把互聯網廣告做到了極致,因而急于發力微博商業化平臺運作。為此,曹國偉為新浪微博的盈利方向選擇了平臺化。在微博開發者大會上,新浪微博公布了為開發者建立的專屬區域——新浪微博開放平臺。開發者基于該平臺開發能賺錢的產品和應用,在應用程序中開發者可以自由地植入廣告,新浪會與之分成。
不過,業內人士對這種盈利模式存有異議。
張朝陽就對新浪現在所表現出來的開放激情并不認同,他贊同微博理應開放的觀點,但“一個輕型的應用現在不應該承載太多的希望”。他還認為,微博離商業化應用的目標還比較遠,現在就盲目去提微博的商業化運作在時間上顯得太早。他也表示,不指望微博在短期內能夠賺錢。國內知名互聯網專家呂本富也表示,網絡廣告自助模式在微博上做大的可能性很小,它不會成為微博的主要經濟來源。
此外,還有分析師表示,在中國的互聯網環境下,微博要在用戶終端以收費的方式提供增值服務或許面臨著挑戰。而應用增值業務能否創造利潤,則在于產品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否能夠讓用戶覺得“好玩”愿意花錢買服務。
由于微博商用化在當前仍存在諸多難點,盈利任重道遠,但不容置疑的是,如果它不能進行商業化運作,微博對于網站的最大意義就僅僅在于為未來的發展儲備人氣,它或許也會陷入博客一樣的短暫生命周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