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考慮小排量環保車型
記者一直認為,按照有關部門1999年出臺的文件,高檔公務車采購的上限是3.0升排量和45萬元車價。但十幾年過去,國內車價與文件出臺時相比下降了很多,因此,高檔公務車的采購上限價實際上有很大的下調空間。而結合當前節能減排的背景,降低排量、價格上限,增設油耗和排放標準的新門檻,對自主品牌小排量環保車型和新能源汽車在采購上予以優先考慮,這應當是新的公車采購標準調整的核心方向。
北京市治理交通擁堵綜合措施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各級黨政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不再增加公務用車指標。但是以網民和群眾的呼聲和本輪公務車改革的方向衡量,這應當只是北京市公車改革的“最低標準”。下一步,應當明確北京目前的公務車保有數量,并順應全國公務車改革的大方向,繼續降低北京市公車配備的標準和公車的總數量。
特權的號段
亟待有關部門嚴加監管
公車改革的另外一大難點是如何遏制公務車成為特權車。近些年,各地一些公務車在馬路上橫沖直撞、耀武揚威的駕駛風格引發了極大的民憤,尤其是公交車道儼然變成了公務車道,更是應當下大力治理。記者此前調查發現,近年來全國已有十多個省區市政府取消了擁有特權的“O”牌照,這無疑也是公車改革的應有之意。但是相關部門更要意識到,公務車的“特權馬甲”往往有很多種,尤其是民用號段中的某些“特權號段”,更容易因為官商混用導致特權泛濫、失控和“李鬼”橫行,下一階段亟待有關部門嚴加監管。
當前,各地進行的公車改革急需得到全國性的指導意見,讓偏離正確方向的“變味車改”回到正軌,讓卓有成效的地方車改經驗盡快上升為具有可操作的全國性做法。這不但需要出臺各項嚴格的制度保障落實,還需要在車改政策制定過程中,逐步健全各項監督、聽證機制。尤其是從以往的經驗看,“史上最嚴格”的一輪公車改革未來還要在落實環節狠抓不放,絕不能讓執行環節的變通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破壞落實效果。(新華社 中國經濟周刊)
公車改革三模式
{1}貨幣化改革
使用者:杭州 遼寧遼陽弓長嶺區
辦法: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按月按人發放交通補貼。杭州的補貼為300元~2600元。弓長嶺區縣級干部平均每月補貼6000多元(后被叫停)。這種模式能有效地減少公車數量,但關于補貼標準存在爭議。
{2}集中統一管理
使用者:山東泰安
辦法:將公車統一調配使用。這種模式能提高公車使用效率,但適用范圍受到限制,叫車手續比較繁雜。
{3}加強管理監督
使用者:中央機關
辦法:通過加強管理,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嚴格限制車輛編制和使用方式,壓縮公車費用開支。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