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變局
北京對汽車限購只是一個信號,全國汽車業高速井噴式增長可能要戛然而止。
商務部市場體系建設司司長常曉村,在2010年年底的一次會議上也指出,今后的五年到十年,中國汽車市場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是可期的,但不是今年、去年那種速度的增長,不是40%、50%的速度增長,“同時也可以看到中國汽車消費高速增長帶來的一些嚴峻挑戰。”
“十二五”期間,一方面要發揮汽車消費對擴大消費的拉動作用,從正面上來引導。“同時又要對汽車的消費做一些限制,也就是說我們要強化低碳經濟的意識,引導綠色消費,規范消費行為。”他說。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十二五”末的2015年中國汽車銷量將達到2500萬輛,即使加上出口, 2015年中國汽車產銷量也只不過為3000萬輛,未來5年增速都在10%左右,與2009、2010年的30%以上的增速不可同日而語。
賈新光指出,盡管汽車業仍是支柱產業,但是由于城市擁堵嚴重,加上中國進口石油依存度高,中國汽車也難以維持太快的發展,未來幾年的汽車產銷增速,應該進入相對平緩的增速階段,比如10%-20%。
而中國的汽車業政策,正在從過去鼓勵買車和使用,變成“鼓勵買車,但是限制用車”。1985年國家把汽車工業作為支柱產業,此后仍存在爭議,為此討論了15年。2000年國家在“十五”計劃中才提出鼓勵發展轎車工業。目前每年經濟增長中,汽車對經濟的貢獻約有1個百分點。
交通方式變革
不過,由于私人小汽車在城市交通中的擁擠作用日益體現,未來其在城市的定位必將發生改變,這使得城市運輸方式格局,以及新興產業也會有變化。
國家發改委正在研究未來如何解決城市交通擁擠問題。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已經召集各地部門舉行了會議初步提出,“十二五”時期將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統,提高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分擔比率。“采取輕軌、地鐵、有軌電車等多種形式,有序推進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建設。積極發展地面快速公交系統,提高線網密度和站點覆蓋率。”
交通部部長李盛霖此前稱,“十二五”將落實“公交優先”戰略,發揮軌道交通、快速公交在城市交通運輸系統中的骨干作用,建設“公交都市”示范工程,緩解中心城市交通擁堵。加強和規范出租車市場管理。
由于北京路面緊張,因此再快速發展小汽車難以為繼。而發展軌道交通,則成本比較貴,比如地鐵每公里成本為7-8個億。但是除此之外,是否這并非沒有別的更好的發展模式,成為業界關注。
繼北京開始新建磁懸浮線路、有軌電車線路外,新交通方式開始進入中國。北京歐中世貿際投資咨詢公司總經理成立嚴告訴記者,目前運行100年之久的倒掛軌道的空中電纜軌道交通技術已經進入中國。上述技術只需要打樁實施高架不占路面的前提下建立軌道系統,每公里的成本在1.5億,運行速度為每小時50公里。實施國產化后,只需要每公里整體5000萬。
這項技術正在進一步深化,即實施重載達到6節車廂后,每小時運行的人數,可以接近輕軌。“該技術既能節省路面,也能實施較少的投資,又能提高交通運行速度。也就是說,這是個低碳節能節省占地的交通方式。”他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