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人手不夠 專業人員缺乏**********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蘇州市平江區桃花塢街道目前承擔著全區56位老人的社區服務工作,街道主任助理樊曉怡說,承擔社區養老服務的人員在20位左右,多數是下崗職工,經過一些家政及救護專業知識培訓。“現在家政人員的收入很低,如果一人一天只做一家,一個月才拿400多塊錢,我們只能通過整合,力爭讓每一位家政人員能做到1對3或者是1對4服務,提高家政人員的收入。”但要整合,還需要考慮社區服務人員能否在時間和空間上做到一對多服務。**********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_權$所有
社區養老服務與需求不匹配,最主要的原因是社區人手不夠、專業人員缺乏。在調查者進行抽樣調查的蘇州市25個社區中,僅有10名工作人員取得了社會工作師資格證書。社區服務人員大多是下崗再就業員工、退休職工以及外來務工人員,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不高,與機構養老相比,社區服務人員相對素質較低。社區之間在養老服務中基本上處于“各自為戰”狀態,也造成資源的浪費。
社區養老應發揮社會資本效用**********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蘇州社區養老服務目前還主要由政府推動,然而面對如此龐雜的養老需求,單純依靠政府做好社區養老工作顯然是力不從心的。參與該項調查的指導老師、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宋言奇認為,可以大膽引入市場競爭機制,讓企業以“加盟單位”的形式融入社區養老服務。
“街道和社區可以與一些有資質、有品牌的服務企業洽談,集體購買服務,送貨上門,既達到保證質量與整合資源的目的,同時又可以提供比市場服務更低的價格,給老年人帶來很多實惠和福利。”宋言奇認為,可以對老人的類別與需求進行分類,弱勢群體的老年人服務可由政府買單,其他類別的老年人則可由“市場”滿足其需求,其中的一部分經濟富裕的老年人,對于拉動“銀發市場”也有著重要作用,可以引導他們樹立“花錢買服務”的消費理念,通過向社會購買服務來改善生活質量。**********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_權$所有
“社區養老不同于機構養老,其最大的優勢在于社會資本。社區擁有的非正式網絡,能夠在養老服務中發揮重要作用。”耿亞男介紹說,這次的調查數據顯示,有33%的老人愿意參加由社區組織的正式老年人活動,有67%的老人愿意參加由老人自己組織的非正式老年人活動,這說明有相當部分的老年人希望能發揮自身余熱。“我們一直以來都把養老事業當作社會對老年人的‘施惠’,卻忽視了老年人的自身潛力,事實上社區鄰里老年人之間的互助不僅能解決部分生活問題,還能起到精神慰藉的作用。”**********本k文k來k源k于k創k業k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宋言奇教授認為,可以適當把一些社區公益事業交由老年人管理,這樣一方面可以實現管理上的低成本,另一方面還可以彰顯“老有所為”的理念。還可以嘗試實施“養老時間儲蓄制度”來推動老年人互助,即年輕人與低齡老年人為一些高齡老年人服務,其服務通過記賬形式儲蓄起來,報酬以時間計算而不支付現金,在將來服務人員年老時也可以享受相應時間的服務。“當然實施這項制度必須建立在完善的管理機制和社會誠信體制的基礎之上。”**********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_權$所有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