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本報記者了解,農貿市場和活動中心產權人皆為陳景標,天崗湖鄉政府人士也表示,這兩處資產為陳家所有。而在一位公益慈善基金負責人看來,“公益項目皆為非贏利性,從目前來看,陳光標這兩處項目產權也屬家族之人,也有租金回報,從這上面來看,這兩期項目名義上為‘捐贈’,實為投資。”
2007年之后,陳光標在慈善上聲名鵲起,并獲首善之名。今年年初,由他主動向社會發布的成績單顯示,2010年其捐贈總額超過3億。不過據本報記者調查,這些捐贈有多處含糊不清,甚至有的受捐贈單位根本不存在。
陳光標曾表示,2010年1月13日通過中國人權基金會向海地災區捐款100萬元人民幣。據記者查實,在我國并無“中國人權基金會”這個組織,與之名稱相近的是“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記者咨詢該基金會得知,2010年陳光標沒有通過他們向海地地震災區捐款。
陳光標的“成績單”顯示,2010年2月28日,陳光標還通過中國紅十字會向智利災區捐贈100萬元人民幣。不過4月底,記者在中國紅十字網站的捐贈查詢系統上查不到該筆捐贈。按照該網站的說明,款項沒有到賬是查詢不到的原因之一。
2010年5月,陳光標表示向江蘇光彩事業促進會捐贈1000萬元,支持西部地區教育事業。據記者從可靠途徑了解到,此筆捐款因無法開據免稅發票而全額退回。
2010年9月28日,陳光標承諾捐贈130萬元修建南京紫金山登山道。據記者調查,截至今年4月底實際到賬為50萬元,而此時該登山道早已建好。
陳光標聲稱向中國青年基金會捐贈800萬元。記者調查發現,“中國青年基金會”并不存在,目前只有“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中國青年就業創業基金會”,但兩家基金會都明確向記者否認2010年曾收到過陳光標的800萬元捐贈。
而在2010年“西南抗旱”和“玉樹抗震”兩次大額的捐贈活動中,陳光標的“成績單”里均存在將與他人聯合捐贈的錢物計算到自己名下的情況。
根據“成績單”,陳光標在2010年的“西南抗旱”中捐贈了價值6300萬元的錢物,其中5300噸的礦泉水就價值1300萬。記者核實發現,這5300噸礦泉水實際為他與時任北京博宥集團董事長丁書苗聯合捐贈的。
在“玉樹抗震”中,陳光標的“成績單”顯示捐贈款物合計4300萬元。記者調查發現,其在“玉樹抗震”中的善舉并非其一個人與其一個企業在作,而是聯合了北京博宥集團和鄂爾多斯永隆商貿公司,在4300萬元捐贈中,時任北京博宥集團董事長丁書苗提供的1000萬元,鄂爾多斯永隆商貿公司董事長李琳提供了500多萬元。
高調慈善的利益
陳光標以高調慈善揚名之時,其公司業務也隨之壯大。
這兩年,陳光標自稱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環保拆遷公司。其黃埔公司接過的引人注目的業務有迎國慶60周年長安街拓寬改造拆除工程、商務部老辦公大樓拆遷、奧運會結束建筑物輔助拆除工程、央視過火樓金屬幕墻拆卸等官方拆遷工程。
一位拆遷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陳光標的慈善之名為他的公司帶來了不少生意機會。基于中國“首善”的名號,很多地方政府都會給陳光標一個面子讓其入圍,而如北京的這幾個工程,政治意義很重要,選擇都有一套自己的標準,而陳光標的慈善名氣是決定性因素之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